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大港不只開唱!「人生錦旗」張揚 轉動漁船文化新眼光

2024/04/06 21:04

〈大港,人生錦旗〉,除了賦予傳統漁船文化的當代詮釋,連結市民與大港的關係。(高美館提供)〈大港,人生錦旗〉,除了賦予傳統漁船文化的當代詮釋,連結市民與大港的關係。(高美館提供)

〔記者董柏廷/台北報導〕匯聚多元跨域的高雄市立美術館「KS高雄實驗場」,展出藝術家李怡志具在地關懷的「我們是個體也是集合體:人與場所的對話性創作」展,透過社會參與式藝術,邀請在地勞動者共創作品,將藝術融入日常生活,打破創作者藝術家獨立創作型態。即日起至4月21日在高美館「KSPACE」展出。

李怡志表示,〈大港!人生錦旗|外籍移工篇章〉延續舊作〈大港,人生錦旗〉,除了賦予傳統漁船文化的當代詮釋,連結市民與大港的關係,轉化過去移工在台灣處於被動身分,透過藝術邀請本國籍勞工、移工,分享人生關鍵字,「製作過程藉由彼此傾聽、協助、互相贈字的方式完成『人生錦旗』,建構港區生活者的共同體概念,促進雙方理解、互為主體的模式。」

大港不只開唱!「人生錦旗」張揚  轉動漁船文化新眼光〈大港!人生錦旗|外籍移工篇章〉延續舊作概念,進一步與移工連結,並轉化過去移工在台灣處於被動的身分,邀請本國籍勞工、移工,分享人生關鍵字。(高美館提供)

談起「人生錦旗」的發想源頭,李怡志說明,最早是與林佩穎合著《港都人生:鹽埕市井》、《港都人生:旗津島民》2書時,在旗津進行口述調查,發現柯炳煌師傅的「大漁旗」而興起的創作念頭,「我中山大學USR計畫團隊與伙伴吳涵瑜發起『山津塢』大漁旗復興團隊,連結曾為船員的我的外公的遷徙過程(澎湖-旗津-哈瑪星-鹽埕)和我港邊生活的成長經驗。」其後,才發展出「大港!人生錦旗」系列,與張淑雯、陳依寧共同執行。

李怡志透露,除了成長的生命經驗離不開旗鼓鹽港區和勞動者,自研究所畢業後,即留在旗津區工作至今約12年,接觸過許多港區的勞動者(漁民、船員、碼頭工和造船廠工人),因此選擇以授贈懸掛於新造漁船的彩旗「大漁旗」展開創作,藉此回應港邊人的生活樣貌,「曾有鹽埕人跟我說,以前不喜歡看見大漁旗,因為那代表父親又要離家出港3年,但現在看見大漁旗卻『想起』他的亡父。因此我希望大漁『旗』能有『祈福、期許』的意涵,從獻給船的祝褔轉化為獻給自己的祝語,邀請在港邊生活的不同年齡者,寫下對自己的期許,呈現出當下時空的無論是相似或差異的集體想望。」

展覽詳詢高美館官網。(https://reurl.cc/krGvkr)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