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琉璃與木器交相輝映 琉璃工房「一念之間,一方空間」循環設計展

2024/05/22 21:41

琉璃工房「一念之間,一方空間」琉璃循環設計展展前記者會大合照,左起寰陞國際股份有限公司邱信欽、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教授張基義、潘冀聯合建築師事務所潘冀、琉璃工房創辦人楊惠姍、永進木器廠江世楨、經濟部產業發展署副組長陳良棟、台灣設計研究院代理院長林鑫保、台北市文化局副局長陳譽馨。(琉璃工房提供)

〔記者周幸叡/台北報導〕一般人的印象中,琉璃是高貴的擺飾藝術品、木器則是常民家中普見的家具材質,當冷冽的琉璃與質樸木器合在一起,將會激盪出什麼樣的創意作品?而在全球關注環境永續發展時,如何將「綠色設計」導入這些創意作品中?想知道答案,不妨走訪5月23日開展的琉璃工房「一念之間,一方空間」循環設計展,在細賞每件作品後,更會驚嘆於「再造琉璃」美麗且實用的一面。

琉璃工房創辦人楊惠姍導覽「一念之間,一方空間」琉璃循環設計展。(琉璃工房提供)

由楊惠姍、張毅創立的琉璃工房,以延續失傳技法「琉璃脫臘鑄造」聞名,成立之初就以復興琉璃藝術為目標,致力於「以琉璃創作東方美學」,曾獲「台灣百大企業品牌」、「DFAA亞洲最具影響力設計品牌」,楊惠姍的作品也被23個世界博物館機構收藏。但當永續發展已成為全球議題,琉璃工房也秉持一貫的品牌精神「誠意」,在「創作有益人心的作品」核心價值驅動下,2022年正式啟動ESG計畫,楊惠姍挑戰推翻她自己37年前研究復興的「琉璃脫蠟鑄造法」,測試改變工藝流程,找尋更美顏色的創新公式;利用琉璃藝術作品鑄造後的「鑄口」餘料,發展「循環再生」的可能,並找來擁有70多年歷史的永進木器廠,開啟跨界合作。

家具設計師暨永進木器廠第3代江世楨支持琉璃工房的理念,用專業與琉璃工房創作出一系列「有時間及空間概念的桌子」。(琉璃工房提供)

當琉璃藝術與工業設計木藝相互激盪碰撞,需要注意那些地方呢?楊惠姍說:「琉璃工房期待發揮琉璃透光的特質,找到讓光能夠充份進入琉璃桌的方式,並需是能被使用的桌子,讓人想觸摸琉璃質感,感受光,享受它的色彩。為了這目的,工房設計了隱藏於內部的木頭接合方式,應是讓江總(江世楨)費盡了心思。」換言之,當琉璃是一張桌子,隱形的旋轉卡扣,就是藏在細節裡的工藝魂。

琉璃藝術與工業設計木藝巧妙結合,成就美麗與實用兼備的桌子。(記者周幸叡攝)

針對和琉璃工房的合作,本身是家具設計師的永進木器廠第3代江世楨興奮表示,兩種材料的交織,方向沒問題,接下來是探險的過程。設計方案由琉璃工房主持,木器廠致力讓木頭零組件變得更完整,整體從觀賞用物件變成實用物件,除了內部結構之外,還要考慮琉璃較重,力學的重新計算,不斷調整桌腳的造型與寬度,才可成為能被使用的桌子。楊惠姍強調,因與江世楨合作,這張桌子方得以完美呈現;江世楨則謙虛表示,後續還有很大的空間值得再探索。

「一念之間,一方空間」琉璃循環設計展的作品讓人驚豔。(記者周幸叡攝)

走進展覽現場,可看到「Arch」、「Cycle」、「Harmony」、「機器人與地球」系列作品,如「Cycle」的琉璃桌墊下是南瓜造型的木質桌腳,象徵著生生不息、承載永續;「Harmony」系列反而是採用琉璃桌腳搭配木質桌腳,在虛實之間的葫蘆形狀桌腳中,不只傳達結實纍纍、生機豐碩吉祥寓意,也讓人欣賞到多層次的視覺美感。每一件作品除了讓人看到工藝與創作的巧妙搭配、力與美的精采展現外,以鑄造餘料再利用,並制定減少工序的綠色流程,可達到廢棄物再利用與減碳雙重目標。琉璃工房表示,其中最具代表的作品「地球」,再造之後減少多達341公斤CO2e的碳排量,相當於2棵胸徑47公分、高約11公尺樟樹的1年固碳量,在被認為是難以減碳的繁複琉璃工藝裡,是相當不容易的減碳成效,深具意義。

充滿童趣的琉璃樂園「異星冒險」,再一次顛覆大家對琉璃的印象。(記者周幸叡攝)

有趣的是,在最裡面的展間,藏著一個充滿童趣的琉璃樂園「異星冒險」,楊惠姍和她的團隊嘗試創造一個動態的奇幻世界,探索琉璃鑄口料用於各種造型的可能性,各式各樣巨型生物,還閃爍著光,整體奇幻又有趣,再一次顛覆大家對琉璃的印象。琉璃工房「一念之間,一方空間」琉璃循環設計展5月23日至6月9日,於松山文創園區1樓展出,免費入場。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