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人生小景 依戀

2016/08/26 06:00

林連鍠

「阿成ㄟ,吃飯了,下晡閣再來耍,田是我們自己的,免驚袂使耍!」這是阿財伯叫他兒子回家吃飯的聲音。

阿財伯年輕時,和老婆胼手胝足地努力之下買了這塊地,在兒子阿成三歲時,阿財嬸過世。這塊地曾是陪著阿成長大的玩具,玩著泥巴、造窯烤地瓜,一天天地長大。阿成高中畢業後,離開嘉義到北部念書,接著定居就業,除了過年,很少能回家一趟。阿財伯就靠著打打零工以及田裡的收穫,留一些當生活費用,倒也還能寄些錢幫忙兒子的生意。

阿財伯每天所盼的,總是簡單的幾件事:稻子收成好一點、兒子打電話回來,讓他能聽聽孫子叫聲阿公……。過年時,他喜歡看著孫子在收割完的稻田上,盡情地奔跑、盡情地玩,就好像再一次看到兒子的成長過程,讓他再次回想起春耕、夏耘的辛勞,也在工寮旁再次享受秋收、冬藏的喜悅!

房子總是空蕩的時間比較多,阿財伯打開了電視,屋子才有了些聲音。想想,也就只剩這塊田陪著他,而這方田土也成了他思念阿財嬸唯一的線索。

幾年前,兒子突然回來和阿財伯討論起創業的事,但是得拿這塊田去銀行當抵押設定。阿財伯高興地說起兒子即將創業當老闆,眉飛色舞的眼神,透露著那份欣慰與驕傲,但轉身過後佝僂的身軀,卻也藏不住對那份不確定感的憂心,蹣跚的步伐中偶爾發出的嘆息聲,也訴說著對那塊稻田的依戀與不捨。最後,阿財伯選擇把未來交給了不確定,只為了圓兒子的夢想。

那一年,兒子阿成沒回來過年,他仍一如往常準備了牲禮到稻田前酬謝土地公一年來的照顧,口中念的是希望土地公繼續守護他們一家人,祈求來年的豐收與平安。

只是那年的金融海嘯來得特別凶猛,阿成賠上了所有的資金,那塊稻田也被銀行拍賣了,阿財伯緊抓著銀行承辦人的衣角,希望能再給他一次機會與希望,承辦人沒給阿財伯太多應答的話語,冷冷地上了車離去,留下漫天揚起的灰塵與淚流不止的阿財伯。

阿財伯看著空蕩的箱子,少了土地所有權狀,他突然數算起是多少個辛苦日子累積,才掙來的收穫?牽手ㄟ不也是因此才積勞成疾的嗎?而對這塊稻田的呵護,不也是因著對她的思念而日益加深嗎?

土地轉手他人後,除了不能在上面繼續耕作外,他還是一樣的堅持,堅持早上一定要在這田的四周巡它個幾回,再端詳著這些土方上的一草一木,儘管有旁人的冷嘲熱諷,閉個眼,掉個眼淚就過了,頂多假裝早上來運動,恰巧路過這裡而已,阿財伯這樣告訴自己。

年過完了,別人的地都已經翻了土、整平灌了水,完成播種,一株株的秧苗正蓄勢待發,準備著一個新生命的開始,而看著原本是自己的那塊地,投資客為了待價而沽,只能任其荒蕪,他還是無法忍受雜草長得跟再生稻一樣高,習慣性地抓起再生稻上的暝蟲,一隻隻的抓,總比不過牠們增生的速度,除了嘆氣,猛然想起這塊地已轉手他人的無奈時,阿財伯除了掉淚,也只能看著田而長嘆。

我忘不了那年返鄉時,看到阿財伯身影的感覺。那是一個寒冬的早晨,看到他孤伶伶地站在田埂上,從他佝僂的身影,我彷彿可以看到他流淚的臉龐,體會到他對土地的依戀。

前年,從家母口中得知阿財伯過世的消息,再次造訪那塊稻田,雜草早就覆滿整個土方,也蓋住了再生稻生長的空間。彷彿也遮蓋了阿財伯抓起暝蟲的畫面。但我確定的是,有一個聲音永遠不會被蓋住:「阿成ㄟ,吃飯了,下晡閣再來耍,田是我們自己的,免驚袂使耍!」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