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年輕的聲音 文壇新活力
第二屆 林榮三文學獎 頒獎典禮實況

2006/11/27 06:00

攝影◎沈昭良、楊弘熙

得獎人篇 一句話說心情!


短篇小說獎

(採訪整理/黃麗群)

賴志穎(短篇小說首獎)
「希望大家喜歡這篇小說。」

1981年生的賴志穎非常年輕,他在頒獎台上講了一個關於研究生與寫作的笑話,讓滿場來賓都笑開了。回到台下,請他談談得到首獎的心情,他反而害羞地微笑起來。「我覺得獎盃好重。謝謝大家。」

李儀婷(短篇小說二獎)
「感謝我的愛人。」

二獎得主李儀婷,同樣也是謹慎地想了許久,「可不可以多給我五分鐘,待會再來訪問我?」五分鐘後,她以輕柔的聲音將功勞歸給一起出席的伴侶。「感謝我的愛人許榮哲一直以來給我的支持與鼓勵。」

甘耀明(短篇小說三獎)
「像夢一樣。」

備受矚目的小說家甘耀明說,這次參加比賽,本來只是心血來潮,沒想到得獎了。「像夢一樣。另外這次有機會共襄盛舉也十分高興。」

陳潔曜(短篇小說佳作)
「還好趕上了。」

陳潔曜非常靦腆、客氣,像他的得獎作品一樣風格低調。他說,這篇稿子列印的時候,機器出了問題,差一點就來不及投遞出去,「還好趕上了。」

魚夢翔(短篇小說佳作)
「第一次得獎,非常開心。」

特地由高雄北上參加頒獎典禮的魚夢翔,頒獎典禮過後便神速地消失了,以電話採訪他時,他想了一想,簡潔平靜地說道:「這是我第一次得獎,非常開心。」


散文獎

(採訪整理/羅珊珊)

劉梓潔(散文首獎)
「頭期款有著落了!」

被友人形容創作像是「八年打一仗」的她,認為硬寫反而會露出馬腳,寧可讓自己沉澱久一點。坦承自己以前會執著於只想要創作小說,現在倒是把心中框架都打破了,對於文字要美、要工整的迷思也不再。

葉國居(散文二獎)
「趕緊回去念給父親聽!」

任職公家機關的葉國居,平時公務相當繁忙,創作時間也有限,參加文學獎反倒成了督促自己創作的最大動力。他表示這篇作品是獻給父親的,回去會盡快告訴他這個好消息。

張芬齡(散文三獎)
「創作對自我而言是危險且高難度的挑戰。」

多年來評論及翻譯詩作不遺餘力的張芬齡,表示退休後才擁有更多的時間來挑戰創作,笑稱對於創作之無中生有、憑空捏造的本質感到相對的危險性,但成就感也相對提高。

伍軒宏(散文佳作)
「殘念!」

身為上一屆小說首獎得主,表示由於去年得獎作品較為隱微,感覺許多讀者未必能領會其表面平靜、內在驚天動地的妙處,因此試著改寫並不熟悉的散文,除了表示自己繼續創作的決心,也希望以較平易近人的形式,懇切訴說內心感受。

言叔夏(散文佳作)
「謝謝大家,每一個人。」

言叔夏錯過了散文組頒獎時間,悄悄走進會場;典禮結束後,她也想悄悄離開,還好被眼尖的工作人員捉住,問她得獎心情如何:「嗯……就……謝謝大家,每一個人。」


新詩獎

(採訪整理/孫梓評)

陳思嫻(新詩首獎)
「緊張又高興,寫作上的大突破!」

獲得新詩首獎的陳思嫻,簡短地表示了自己的心情,看起來有些羞澀的她,期許自己未來可以更進步。

甘子建(新詩二獎)
「有點失落……」

原本是抱著拿首獎的心情出席的甘子建,臉上誠實地寫著失落感,不過他對於自己的寫作態度是相當開放的,期許可以繼續自由地寫詩。

張英珉(新詩三獎)
「文學好拘謹喔!」

也寫小說、籌設拍片計畫,更涉及動畫製作的張英?,覺得想像中的文學應該是更活潑的。寫詩總是需要很多資料與蘊釀的他,還沒有決定下一步的方向。

若驩(新詩佳作)
「期待下一個十年!」

今年是若驩寫詩的第十年,他坦言有些緊張地來參加頒獎典禮,但是也因為得獎,對於未來更為期待,也計畫明年可以出版第三本個人詩集。

林達陽(新詩佳作)
「25歲前得到一個獎項很重要!」

今年剛出版詩集《虛構的海》的林達陽,也還在就讀研究所,除了希望早些畢業之外,他也期許自己不要失去對這個世界的好奇。


頒獎典禮‧會外篇

陳芳明:

「這是一個競爭力很強的文學獎。」參與散文組評審並上台代表致詞的陳芳明,觀察到在這網路時代裡,寫作者對文字的駕馭更靈活,大大翻轉了之前拘謹、刻板的文學風格。平日忙於台文所所務的陳芳明,明年春天將出版40萬字的《台灣新文學史》;同時逢60歲,亦會在明年年底推出新散文集。 (蔡淑華)

尹玲:

尹玲提到這次參賽的作者年輕化,這表示文學未如想像中那般冷瘠,而且新血的注入是源源不絕的。除了持續創作新詩,與越南文化淵源甚深的尹玲,鑑照台灣近年來的社會近況,接下來,將把學術研究面向鎖定於中、法文化的歷史勾連與相互影響。 (蔡淑華)

李進文:

上一屆的新詩首獎得主李進文,在工作與寫作之間雙頭忙碌,他表示「年紀愈大,猶豫愈多。」因此當他擔任此次新詩複審時,他格外感受到詩行裡的熱力與年輕。 (孫梓評)

李魁賢:

現為國家文藝基金會董事長的詩人李魁賢,很高興同樣任職於國藝會的陳思嫻獲得新詩首獎,他也認同頒獎典禮上所呈現的傳承意義,更期許林榮三文學獎,相較於國內其他獎項,可以發揚「自由」的精神,不只是物質與心靈的自由,更希望得獎人不只是為了得獎而寫作。 (孫梓評)

郭強生:

看到許多教過的學生獲得肯定,郭強生感到欣慰。在與學生討論、分享的過程中,他獲得許多,同時也感染了豐富的創作動力。他高興地說,近年發表的多是評論文章,最近走回作家本行,重拾喜愛的散文寫作!(吳億偉)

蔡逸君:

去年散文首獎得主蔡逸君指出,寫作是很個人的事,但透過參加頒獎典禮讓許多同行有見面的機會。他期許林榮三文學獎能持續舉辦,他也建議十年後舉辦歷屆首獎作品比賽,選出「王中之王」的作品。目前,蔡逸君正籌備長篇小說中,他表示,這部長篇小說會是他個人很重要的一部作品。 (魏峰帆)

廖玉蕙:

最近致力中學寫作教育的散文家廖玉蕙,表示能看到那麼多年輕的得獎者,十分高興,這表示愈來愈多的年輕人正寫出好作品,許多新鮮的創意被發掘著。參與這次的盛會,她深深覺得文學其實是不寂寞的,一代一代薪火相傳,令人期待。 (吳億偉)

林黛嫚:

小說家林黛嫚為新一輩的創作者有這樣的頒獎典禮感到幸福,較之從前,現代的年輕人有更多嘗試的機會,開啟文學大門。她特別建議主辦單位也能舉辦以出版品為主的文學獎,讓作家的創作可以得到整體的肯定與鼓勵。 (吳億偉)

許榮哲:

作家許榮哲表示,不少朋友都在這次文學獎中獲獎,很開心能來參加頒獎典禮。

他說,舉辦文學獎對於寫作者有相當的幫助,能鼓勵創作者書寫。近來,許榮哲與好友甘耀明、李崇建及李儀婷在台中開設作文班,引導兒童寫作。此外,許榮哲目前正計畫下一部長篇小說,預計在明年底完成。 (魏峰帆)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