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人生護理站 阿見與他的母親

2016/12/24 06:00

@謝佳真

阿見對著即將離開病房的母親大喊著︰「媽咪,不要走!」母親的步伐愈走愈急,兩人的距離愈來愈遠,卻仍遠不及心上的疏離。

在精神科病房裡,有許多自閉症患者和發展遲緩的孩子,因為家人照顧困難而將他們送到病房來住院。精神專科醫院彷彿提供這些家屬喘息服務般。而阿見的母親在離去前一句話也沒留,只丟了一袋簡單的衣物和盥洗用品在護理站,阿見看見我鎖上病房的大門,終於嚎啕大哭,哭泣聲傳遍病房的每個角落,卻傳不進母親的心理,這些淚水依然喚不回她的疼愛。

二十出頭的阿見,是病房裡MR(智能障礙)的個案,啟智中學畢業後的他,人生該面臨的問題終究仍無法逃過。大部份的孩子繼續升學或就業,而這兩者對阿見來說都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阿見會的辭彙並不多,在病房裡只會叫護理人員「姊姊」,某日早上,阿見在廁所裡又腹瀉了!他大喊著:「姊姊,要衛生紙。」我趕緊抽了幾張面紙拿到廁所給阿見,一邊告訴他要自己擦乾淨,一邊叮囑他上完廁所要把褲子穿好,彷彿在照顧一個小孩子般。

阿見的母親曾告訴我:「我也很想對阿見更有耐心,但是他什麼都學不會,連上廁所和洗澡都要我幫忙,他都幾歲了!」但當她說起她的另外兩個孩子,卻是和顏悅色,充滿驕傲地說他們很優秀,讀哪所大學,在哪裡就業等等。以旁觀者的角度來看,難免覺得這位母親不明理,竟然拿孩子間的成就相互比較,但我想這也許是大部份為人母的矛盾,對不同發展的孩子有不同的態度和觀感。

如果可以選擇,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又聰穎又健康呢?然而人生很多事都無法盡如人意,而現今的社會仍無法給這些有不一樣發展的孩子更多的福利和照顧,若沒有足夠的支持系統來照顧他們,那麼這些孩子的未來就如同我在病房裡所見到的這樣。

精神科病房裡的每位患者,都經歷著我們無法想像的顛簸人生,一位護理師所能做的,只有在他們住院的這段時間盡全力地照顧他們,於是精神科病房彷若是保護層般,把他們和這個社會區隔開來。然而這些孩子充滿艱辛的未來,仍在不遠處等待著他們。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