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林水福/《沉默》的二三事

2017/03/08 06:00

德高望重的費雷拉神父(連恩.尼遜飾),因禁教受到「穴吊」等拷刑。(CatchPlay/提供)

◎林水福

電影《沉默》,我看了二次。如名字所示,電影院全場,從頭到尾,一片沉默。

沒有人嘻嘻哈哈,也沒有人交頭接耳、竊竊私語,即使情侶。就這個角度而言,可說是成功的。

電影大抵「忠」於原著,但私下有朋友說有些地方不了解。我想就我所知,提供參考意見;但不意味著只有這一種解釋,讀者(觀眾)可有自己的解讀。

一 隱匿的基督教徒

現實生活中,1961年《沉默》原著作者遠藤周作,肺部動過三次大手術,數度徘徊於鬼門關前,相信他也歷經「神啊!祢為何一直沉默著」的痛苦經驗。1966年的《沉默》是他大病初癒後的第一部小說,也是遺囑放入棺中的唯二(另一是《深河》)小說之一。《沉默》裡包含他個人的深沉體驗,與信仰的嚴肅思考問題。

《沉默》的開頭是接到由葡萄牙耶穌會派往日本傳教的德高望重的費雷拉神父,在日本受到「穴吊」等拷刑之後,棄教了的信息。洛特里哥、卡爾倍、馬太三個費雷拉神父的學生要到日本一探究竟。

當時日本的背景是德川家康蕭規曹隨,延續豐臣秀吉禁基督宗教的政策。以「踩繪」(木板上刻有耶穌或聖母像)測試是否為教徒,利用雲仙地獄的熱水、「穴吊」、「水磔」等方式「拷問」,強迫棄教。1637-1638年的「島原之亂」,更加強幕府禁教的決心。起因於幕府強壓基督宗教與領主的苛政,以十六歲少年天草四郎(原名益田四郎時貞)為首領,採堅壁清野政策,對抗比例懸殊的幕府軍隊,最後三萬七千名農民全部被殺。幕府認為基督宗教是元凶,擔心西班牙、葡萄牙、荷蘭、英國利用基督宗教顛覆幕府,於是翌年1639年起宣布鎖國政策。

在禁教政策下,基督教徒在沒有神職人員的帶領下,以極小的村落單位組成祕密組織,偷偷維持他們的信仰。以友義村為例,由德高望重者當「爺爺」主持洗禮儀式;「爸爸」負責教信徒祈禱和講解教義,「弟子」就是部落民眾。為了掩人耳目,把聖母瑪利亞裝扮成「慈母觀音像」(現稱「瑪利亞觀音」),偷偷藏起聖母聖像、念珠、十字架等聖具以「納戶神」(日文「納戶」是儲藏室之意。)祭祀。他們被稱為「隱匿的基督教徒」(隠れキリシタン)或「潛伏的基督教徒」。為了維持基督宗教的信仰,隱匿的基督教徒融合了佛教、道教、民間信仰做為掩飾,但久而久之,演變出獨特的儀式與內涵。目前日本仍有隱匿的基督教徒後代,有些仍堅持他們的特殊信仰;也留下當時的住屋等遺跡。

二 弱者吉次郎的形象

《沉默》裡的吉次郎狡猾又懦弱,引導洛特里哥等人,從澳門偷渡進入日本。小說中吉次郎屢屢背叛、出賣洛特里哥,卻緊緊追隨神父之後,祈求原諒。洛特里哥猶如耶穌基督,吉次郎則為猶大。吉次郎如猶大是「天生是懦弱者」,沒有勇氣殉教,背叛信仰,出賣洛特里哥,不是為了賞金,其實,他心裡也很痛苦。如他說的:「要不是生長在這遭受迫害的時代,不知有多少信徒根本不必棄教或捨棄生命,可以一直信守著幸福的信仰呢!」設身處地,如果我們也遭受到跟猶大相同的處境,幾人可以不是「猶大」?

如遠藤說過「吉次郎就是我,洛特里哥也是我」,在這世上強者畢竟還是少數。我當初閱讀《沉默》這部分,聯想到日治時代的所謂「皇民化」問題;如果我們也處在相同的境遇,為了生存,幾人能夠不皇民化呢?所以對這問題是否宜採較寬容態度,不要太苛責呢?

吉次郎哀求洛特里哥聽他告解,雖然也有猶豫,但最後答應,聽他告解,也為他祈禱:「安心地去吧!」告解是全能的神對人的救贖,也是神的愛的表徵。洛特里哥最後悟出的「沒有所謂的強者與弱者,誰又能斷言弱者一定不比強者痛苦呢?」這句話,為弱者下了最好的註腳!

洛特里哥被吉次郎出賣,作者以蜥蜴象徵吉次郎。「陽光下,我發覺蜥蜴偷瞄我膽怯的臉孔,跟剛走掉的吉次郎一模一樣。」「我回過頭來看時,出賣我的吉次郎小小的臉,那張猶如蜥蜴般膽怯的眼睛的臉已經離得好遠。」蜥蜴斷尾,仍會自然長出來。不也象徵著吉次郎屢次背叛神父、做出棄教行為,可是過一段時間,如尾巴再生,信仰不也在吉次郎心中再度生長嗎?

這部分電影裡有蜥蜴出現的鏡頭,但我想沒看過原著者,恐怕不容易聯想到遠藤小說中使用的象徵意義。

與此類似的,洛特里哥被囚,聽到中庭被穴吊者的打鼾聲說:「我討厭那鼾聲!」這時已改名澤野忠庵的費雷拉告訴他,「那不是鼾聲。是被處穴吊的信徒的呻吟聲!」最後洛特里哥決定踩聖像時,小說中寫道:「司祭把腳踏到聖像時,黎明來臨,遠處傳來雞啼。」

這是運用《聖經》中耶穌對伯多祿說「雞叫以前,你要三次不認我」的故事。耶穌早已知道伯多祿會背叛他;而伯多祿面對耶穌時是多麼痛苦、多麼難過,充分傳達了背叛者的愧疚心情。

三 神一直沉默著?

《沉默》裡的教徒,神父歷經種種困難,向神祈禱,神一直沒有回應,因此他們才發出「神啊!祢為何一直沉默著?」的深深感歎,甚至懷疑到底有沒有神的存在?

為了針對「神是否一直沉默著」的疑問,遠藤後來提出「同伴者意識」回應。意思是「神不是沉默著,而是陪伴我們,和我們一起受苦」的觀念。

1970年遠藤周作演講時說:「對我而言基督教是關係很淺的洋服。可是,我的人生不脫掉它,想辦法將它改變成適合自己穿的和服。那是我的命運。不過,各位的人生不也有這樣的事嗎?」(見〈人生的踏繪〉)面對弱者或異文化,不輕易排斥,有耐心一再與之對話,接受它。

在《對我而言神是什麼》裡,遠藤說:「信仰是百分之九十的懷疑,百分之十的相信。」然而,「那百分之十說不定比百分之九十還強烈。」又說:「人們從懷疑沒有神沒有佛之處開始思考真正的宗教,不是嗎?」

宗教、信仰的問題,其實,與每個人息息相關,不是嗎?●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