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藝術文化】台灣與東南亞王爺信仰史料 台史博展出

2017/11/06 06:00

台史博邀請傳統匠師製作迷你版的王船,讓參觀民眾更了解王爺信仰,也呈現民俗工藝。(記者劉婉君攝)

〔記者劉婉君/台南報導〕台灣各地王爺信仰盛行,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與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共同主辦的「巡狩四方——台灣及東南亞王爺信仰特展」,即日起至明年6月17日,在台史博展示教育大樓一樓大廳展出。

1919年馬六甲王船,是研究紀錄上,目前世界最早的王船影像。(記者劉婉君翻攝)

台史博表示,在水中放流或水邊焚化神船的送船儀式,12世紀早見於中國江南一帶造船送瘟、處理惡疾的私人法事,17世紀以後,中國東南沿海送王、放流王船的習俗尤其鼎盛,1717年編寫的《諸羅縣志》記載台灣目前最早的送王船。研究人員指出,台灣、中國及東南亞各國的王爺信仰儀式都差不多,但中國歷經文化大革命,宗教活動不興盛,東南亞國家則是透過華人移民推廣,隨著逐漸西化,儀式已不如台灣保留完整。

此次特展中,有台史博典藏的王爺神像、法器,說明各地迎請代天巡狩的祭典、儀式常見流程;同時展出台南安定蘇厝長興宮、北門三寮灣東隆宮、七股樹子腳玉勅寶安宮、西港南海埔境主公殿等宮廟出借的文物,介紹西港刈香中的常見陣頭及白鶴陣、水族陣等台灣少見的傳統藝陣。

館方還邀請屏東東港洪全瑞、台南府城洪銘宏等2位傳統匠師,製作木造、糊紙王船,呈現精彩的民俗工藝,1919、1933年早期馬六甲送王舡的紀錄影像也將一併展出。

民眾還可透過QR Code連結地圖,有機會跟著地圖走訪舉辦迎請代天巡狩祭儀的廟宇,參與式地認識王爺信仰特色。

台史博館長王長華表示,目前在中國、東南亞的馬來西亞及印尼等地都還留有迎請代天巡狩的祭儀,希望透過特展,讓參觀民眾了解祭典儀式與其背後豐富的文化脈絡及內涵,更珍愛台灣的信仰文化。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