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時間繁史ANNUS 下

2007/04/26 06:00

◎董啟章

編年史二。30xx年,小宇宙元年:嬰兒宇宙誕生。兩種紀年法:一,30xx+1、30xx+2、30xx+3……,如此類推;二,小宇宙元年、小宇宙2年、小宇宙3年……,如此類推。小宇宙乃V城「小人化」之後的全新狀況。話說30xx–17年,V城爆發了大疫症,觸發了經濟大崩塌,也發生了V城人體質的突然變異,史稱「小人化」。隨著「小人化」的變異,V城分裂成眾多更小的城邦或城寨。30xx–3年,V城發生大規模生態災難,許多城邦滅亡,或者被遺棄,「小人化」V城人或向海上逃亡,或向北面撤退。30xx年,1次原因和原理也未能確知的引力場失衡,令V城地區局部陷入異時空狀態。在原V城北面的盆地,環繞著粉嶺區中心的大湖,形成了一個特異的封閉時空體。這封閉時空體與外部世界隔絕,也因而難以判定「外部」的存在狀況,以及存在與否。推而論之,就牽涉到所謂「外部」和「內部」,「條件」和「本質」,「他人」和「自我」等種種思辯性的難題,為後代的哲學家們提供了沒邊沒際的探索方向。而時空體的可持續性和可居住性,又有賴於它同時是1個自足的生態系統。這生態系統由上空的半圓罩狀毒霧所保護,北面由於毒河泛濫而與大陸斷裂,南面因為內海水位上升導致的地形變化,而與原本的城市主體隔離,東面為森林和高山所屏障,西面則是連綿一片無法通過的瘴氣沼澤地。在系統中心的大湖,因其顏色而得名碧湖。由於其相對微型而自成體系的特性,加上住民「小人化」的特質,初期的建設者把自足生態區統稱為「小宇宙」。這說法後來廣被接納,成為共用的名稱。又因其處於新近誕生的稚齡狀態,有人提出嬰兒宇宙的說法,成為小宇宙的另一非正式稱呼。至於小宇宙的紀年問題,在早期曆法學家之間出現過激烈的爭議。有曆法學家認為,小宇宙元年應該訂於自然科學定義上封閉時空體兼自足生態區誕生的那一年,也即是30xx年。但也有曆法學家認為,基於政治學的考慮,小宇宙元年應該訂於區內第一個具有政治架構和實質性的城邦成立之年,也即30xx+3年。前者的支持者認為,小宇宙元年等30xx年,簡單明確,容易理解,後者則會造成紀年法之間對照的混亂。加上小宇宙內部不同城邦的成立,是長達十數年逐步發生的事情,並且一直在演變之中。後來成立的城邦並不願意採用一套以首先成立的城邦為本的紀年法,於是不少城邦也支持採用自然科學定義的紀年法。不過,由於城邦之間並無具約束力的高層權力架構,彼此間不但難以達成共識,更莫說加以執行。所以在首先成立的城邦及其友邦中,依然採用後一種紀年法,而在另一些我行我素的小城邦或更小的城寨中,又出現了各依其本的不同紀年法。這個各自為政的局面所造成的混亂,是後來的小宇宙歷史學家最感頭痛的事情。同一個事件在不同城邦的記載裡卻發生於不同的年份,又由於敘述觀點、政治立場和鋪陳方法之不同,看起來就好像是不同的事件。又或者,基於相同的原因,發生於不同年分的不同事件,看起來卻好像是同一件事。為了把這混亂的局面加以梳理和準確描述,在小宇宙97年,也即是30xx+97年(一看可知,這是根據自然科學紀年法的對照),一群小宇宙年輕學者組成了「小宇宙歷史重建行動」,並合力倡議自然科學紀年法的統一運用。不過,這群學者的用意並不在於抹除多種歷史的並行發展,也非旨在確立一種霸權式的時間觀。可是,學者們仍然難逃受到上述的指責,也同時的確陷於被某些權勢利用的危險。於是,這最終演變成一場充滿困惑和矛盾的史學行動。行動的主角是稱為「七姊妹」的七位集史學家、考古學家、自然科學家、神學家、哲學家、經濟學家和小說家於一身的年輕學者。「七姊妹」可能是血緣上的姊妹,也可能只是一個名義上的同盟。在小宇宙的時代,因其歷史多樣,時空不穩的特徵,血親關係已經變成了一種極度複雜,難以索解的事情。這是後話。七位年輕書寫者的名字:維真尼亞、維多利亞、維納斯、維奧娜、維朗尼加、維慧安、維安娜。很難說她們屬於小宇宙的第幾代人,因為輩代的關係也變得移動不居。只有一點可以說明「年輕」的定義:她們當中沒有人親歷小宇宙的創生。而與「小宇宙歷史重建行動」的同時,在公共空間裡也冒起一種表面看來目標相似的主張:廢除公元紀年。主張者聲稱公元紀年和小宇宙紀年雙線並行的做法不但毫無必要,而且是目下的一切矛盾和混亂的根源。廢除公元紀年,獨尊小宇宙紀年,才是撥亂反正的唯一辦法。不難發現,這種主張的含義和「歷史重建行動」的分別。於是又觸發了雙紀年和單紀年支持者的論戰,以及單紀年主張者當中,公元派和小宇宙派的爭議。雙紀年維護者維真尼亞曾經表示:小宇宙紀年代表我們的主體性,但公元紀年是我們跟「外在」和「前在」的世界的唯一連繫。雖然我們暫時未能確證這「外在」和「前在」的世界的存在,但如果失去了這唯一的連繫,我們就會變成宇宙孤兒。也因而永遠失去歷史,失去了解自己的可能。

屏幕上出現一行字:其實,你怎知道,今年是我和你分開的第50年?你怎知道,你看見的那個20歲少年,是從50年前來到這裡,遇上70歲的你,而不是70歲的你,回到50年前,遇上了20歲的自己?你怎麼能肯定,不是70歲的你回到從前,遇上17歲的我,或者是17歲的我去到將來,遇上70歲的你?還是,17歲的我,和220歲的你,同時去到將來的圖書館,並且在那裡遇上?又或者是,過了50年還依然是17歲的我,和過了50年還依然是20歲的你,一起回到50年前的溜冰場,在那裡重新遇上?而無論是50年前,還是50年後,17歲的我和20歲的你的相遇也全完一樣,只是如鏡像般不斷重複。又或者其實是絕不相同,彼此不容。如果我們能這樣穿越時空,我們算不算克服了時間?還是,我們成為了另一種時間的奴隸。在完全自由來回的時空中迷失的奴隸。因為我們已經無法再分出哪一個你是你,哪一個我是我。還有,哪一個你遇上哪一個我,哪一個我失去哪一個你。而我和你,你和我,我和我,你和你,如果當中存在著愛與欲望,也就會糾纏進一個巨大無邊的妒忌之網裡,互相渴求,互相追殺。所以,我情願回到單一前進的時間。在這個時間裡,所有可能的你和我,在所有的和差之中,互相抵消。最後只剩下此刻此在的,你,我。2097年。不,是2022年。●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