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讀疫】 廖偉棠/愛倫.坡的瘟疫狂歡節

2020/02/18 05:30

■〈紅死病的面具〉、〈陷阱與鐘擺〉(收錄於《大師的身影》) 愛倫.坡等著,麥可.康納利編,朱孟勳譯,臉譜出版

◎廖偉棠

一想到瘟疫,我腦海中馬上出現的,是我年輕時耽讀的哥德文學。準確地說,是哥德文學的巔峰人物:埃德加.愛倫.坡(Edgar Allan Poe,1809-1849),他長得就像他的小說〈瘟疫王〉裡的某位瘟疫男爵,死因也莫名其妙。

但坡的瘟疫小說最棒的一篇是〈紅死病的面具〉,短短數千字洋溢著濃墨重彩的描述和張弛有度的節奏,完全是一篇長篇散文詩,就像我喜歡的另一位哥德式瘋子:法國的洛特雷阿蒙(Comte de Lautréamont,1846-1870)的《馬爾多羅之歌》。修辭上的狂歡與〈瘟疫王〉一脈相承,如果說後者裡滿布著在壓抑的瘟疫禁閉「例外狀態」裡的破罐破摔式放縱,〈紅死病的面具〉則保留了藝術家的古典主義修養、暗傳出面對死亡的肅然起敬。

小說裡迷宮一樣的空間設計當中,那個恐怖的烏檀木時鐘(同樣的意象在坡的另一篇名作〈陷阱與鐘擺〉裡也有)比起後來出現的紅死病假面人,其實更接近瘟疫本身:「但待鐘聲餘音寂止,人群中頓時又充滿輕鬆的笑聲;樂師們你看我、我看你,相視而笑,像是在自嘲方才的緊張和傻氣,他們還彼此低聲詛咒發誓,下次鐘響時絕不會再這樣忘情失態;可在六十分鐘之後(那包含了似箭光陰的三千六百秒),黑色巨鐘又一次鳴響,於是又出現和前次一樣的倉皇失措、神經緊張和沉思冥想。」

瘟疫是一個尖刻的時鐘,不時停下我們的舞會。而我們是這些愚蠢的舞者,不到幾分鐘就會重複先前的狂歡,直至死亡來臨。這是人類的可悲,也是人類最虛無的叛逆方式吧。●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