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王丹專欄】 時間不一定帶來進步

2020/09/23 05:30

◎王丹

◎王丹

做為一個研究歷史的人,最讓我感慨的,就是當你把視線拉長來審視社會發展的軌跡的時候,你往往會發現,隨著歲月的增長,我們這個社會,包括我們的觀念,並不一定是愈來愈進步,相反,有的時候是愈來愈退步。這當然不是我們期待看到的現象,也正因為如此,當我們看到這種現象發生的時候,就只有搖頭感慨,不知道該說什麼好。最近我翻閱專門研究1920年代中國政治的歷史學家王奇生寫的《革命與反革命》一書的時候,就有這種感慨。

今天,我們對「國家」這個概念並不陌生,對我們來說,這是一個神聖的詞彙。我們的社會主流價值,就包括「愛國主義」,「為了國家不惜犧牲」等論述。雖然,前捷克總統哈維爾早就提出了「人權高於主權」的觀念,並獲得相當程度的普遍認同,但很少有人會因此而推導出以下的觀念:國家,其實也是一個值得質疑的概念。

但是,在1920年代,中國最優秀的一批思想者,對於「國家」這個概念,其實是非常不以為然的。在王奇生的書中我們得知,1933年的時候,胡適曾經對現代中國思想的演變提出過兩期說:以1923年為界標,第一期是從梁啟超到《新青年》的時期,那時候的知識分子主張個人解放;1923年之後,知識分子開始側重於「集團主義」,也就是「國家主義」。而這在當時,就引起過一些知識分子的警惕。

對於我們今天如此尊重的國家,胡適早在1917年就提出:「今之大患,在於一種狹義的國家主義,以為我之國,須凌駕他人之國。」這樣的警惕放在今天,具有明確的指向,中共提出的「中國夢」,不就是要重新建立中華帝國,認為「我之國,須凌駕他人之國」嗎?一百年過去了,當初就被最睿智的頭腦批判過的思想,現在居然還是一個大國的發展指南,這樣的倒退,真是觸目驚心。

其實不僅是胡適。民國時期左翼知識分子的代表人物,「新文化運動」的旗手,北大教授陳獨秀,在他著名的〈偶像破壞論〉一文中,明確提出「國家也不過是一種騙人的偶像」。而後來參與創建共產黨的惲代英,更是說「國家是離間人與人的惡魔」。這樣的思想,放到今天,簡直是離經叛道。但歷史的價值就在這裡:不斷回顧過去的思想軌跡,可以激發我們不斷反省。國家是一個「騙人的偶像」,而且必須被「破壞」掉?國家,做為一個建構,導致人與人之間的疏離?是一個必須警惕的「魔鬼」?就算你不同意這樣的說法,我也建議你認真看看這些一百年前的思想者的論述,看看自己對「國家」是什麼,是不是有什麼誤會。

看到這裡,其實我的感慨,還不是圍繞具體的關於「國家」是什麼的討論;我的感慨,是我們在思想上的退步和僵滯。如果你有興趣翻閱20世紀初的中文報刊,類似這樣的大膽思考和言論比比皆是。這些言論和思考不一定就禁得起推敲,當然也不一定正確,但是,這些思想和言論足夠銳利,足夠具有批判性,足夠勇敢。而銳利,批判性,勇敢,這些思想的特質,在今天的社會,表現得遠遠不夠。我的感慨,還是在於人類的退步:當你發現一百多年前的人們,比今天的我們,還更加前衛,這說明了什麼?這難道不令人沮喪嗎?

時間不一定帶來進步,這就是我的結論。這個結論當然不鼓舞人心,但是我希望可以讓我們學會反省。●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