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長腳伯與矮仔姆

2007/07/23 06:00

◎古蒙仁

一、

我的阿伯和父親雖是兄弟,但兩人的長相和身材卻相去甚遠,不像是同一個模子做出來的。

父親個子並不高,但壯碩結實,相貌英挺俊秀,走起路來虎虎生風,很像日本電影中的武士,自有一股威嚴的氣勢。而阿伯則是瘦瘦高高的,好像一棵細長的椰子樹,老是隨風起舞,永遠站不直似的。

他面目黧黑,右邊嘴角還歪了一邊,更糟糕的是耳朵聾了,和他講話就像在吵架,要用吼的他才聽得見,所以人家不是叫他「長腳的」,就是「臭耳郎」。他的個性溫和,或者已經被叫習慣了,反正不管別人怎麼叫,他總是笑笑的,一點也不在乎。

更令我覺得奇怪的是,他們二人不同姓。我們姓林,阿伯卻姓張。等我稍稍懂事後,我才知道阿伯和父親是同母異父的兄弟,祖母生下他和大姑後,因丈夫亡歿再嫁,才嫁到我們林家來。

但她在林家也沒過幾年好日子,因為在我父親3歲那年,祖父也因病亡故了。祖母再度守寡,不到30歲的女人,從此便認命地帶著父親和二姑及三姑,一家四口,相依為命;至於大伯和大姑,雖是張家的人,但年幼失怙,母子連心,雖沒住在一起,卻常回來找祖母尋求慰藉,在日據時期那個男人當家做主的時代,一個寡母帶著5個稚子要生存下去,顯然不是件容易的事。

正因為有過比別人更不幸、悲慘的童年,父親和姑母們從小感情就非常好,也非常孝順,一直到長大成人,只要逢年過節,姑母們不管嫁得多遠,一定會回來和祖母及父親團聚,一住就是好幾天。因此我們小孩和姑母們的感情也特別好,每次她們回鄉小住,就是我們一家最快樂的時候。

相較之下,父親和阿伯的感情就沒那麼深厚了。二個人平常就很少來往,見面時也只是淡淡地打個招呼,少有交談。連帶的,我們對阿伯也很生疏,每次他到家裡來,只問一句話:「阿嬤在家嗎?」我們對他的容貌不太敢正視,怯生生地打聲招呼,便躲得遠遠的。

二、

阿伯天性至孝,每個月一定會到家裡來探望祖母一次,而且每次都會和阿姆一齊來。

阿姆的身材和阿伯也是絕配,她生得又矮又胖,與阿伯站在一起,還沒有他的一半高,卻有一張肉圓圓的大臉,五官也都生得很大,和五短的身材很不成比例。走起路來兩個肥大的臀部一左一右地扭著,兩隻短腿必須很快地擺動,才跟得上長腳伯父的步伐。

當他們二人上街走在一起時,那種不協調的影像和動作,總會吸引許多人異樣的眼光,調皮的小孩甚至還會學他們走路的樣子,來製造笑果。「長腳伯與矮仔姆」的綽號不逕而走,我們小孩也都逕自稱呼她為「矮仔姆」。有時連街上的小孩也跟著這樣叫,當然是戲謔的成分居多了。

但阿伯依然一點不以為忤,阿姆也已習以為常,上街外出時一定結伴同行,那種夫唱婦隨,恩恩愛愛的樣子,是當時保守的社會中很少見到的,也是大男人主義的父親在親友間開玩笑時取笑的對象。

他們來看祖母,總是選在吃過晚飯不久的時候,既不會打擾我們吃晚飯,也不會坐得太晚影響我們睡眠,而且正巧父親都已外出找他的朋友聚會去了。兩人進了玄關後,便會直接去找祖母,然後有一搭沒一搭地和祖母話起家常來,母親這時也會放下手上的雜活,過去陪他們聊天。

雖說是老生常談,但那個年代既沒電視,也沒什麼消遣,晚飯後能有人過來坐坐聊聊,當然求之不得,何況是自己的兒子和媳婦。所以每次他們來,祖母都很開心,吃著他們帶來的糕點,神情慈祥愉悅。

因此每每都會聊過了頭,直到壁上的時鐘敲了九下,阿伯才會抬頭看看時鐘,嘀咕著說要回去了。母親這時才起來送客,一陣客套話說過後,大家其實都累了,但心頭卻是溫暖而充實的,因為這種親情的交流,總能豐富那些寂寞而漫長的夜晚。

我們把門一關就可上床睡覺,但阿伯夫婦卻得走上半個多小時的路,才回得了他們偏僻的家。夏天時還好,遇到冬天颳北風時,要走這一大段路確實有些辛苦。但看他們肩並肩、互相扶持著,一拐一拐地消失在夜色中時,我們母子仍會為他們的孝心而感動。

「你們看阿伯和矮仔姆多麼孝順,又是多麼地恩愛。」母親在關門時,總會若有所指地說:「你們長大一定要學學他們孝順父母,知道嗎?」

母親言下對父親很少帶她出去逛街而略有微詞。父親個性海派,交友滿天下,每晚都耗在朋友家中,或一起在外遊蕩,不到10點是回不了家的,而那時我們都已入睡了。父親就像是個忍者,來無影,去無蹤,我們小孩想在家裡看到他,是不太容易的。

三、

阿伯住的是糖廠基層員工的宿舍,俗稱「五?」,位在宿舍區的最外圍,一大?的房舍裡分住了十來戶人家,屋簷低矮,沒有前院,後院則圍著竹籬笆,養了一大群雞鴨,因此滿地都是糞便,臭氣沖天。

屋裡雖有三個房間,但每間只有六席大,一家六口擠在一起,就像住在鴿子籠裡。有時我們兄弟隨祖母到那兒,因為沒地方玩,加上那撲鼻的臭味,總是坐不到一下就吵著要回家,讓阿伯或阿姆感到很難堪。

「我叫阿龍回來陪你們玩彈珠好嗎?」阿伯總是乞求我們別急著走:「他就在隔壁同學家寫功課。」

「你們再坐坐,」阿姆其實才懂得我們的心,她會從口袋裡拿出幾個硬幣,胸有成竹地說:「我到對面的雜貨店買些汽水回來給你們喝。」

她說罷立刻穿上木屐,扭著二隻短腿往外走,不消幾分鐘,就拿回來一瓶冰得冒水珠的黑松汽水,倒在玻璃杯中遞給祖母和我們喝。一大口冰涼的汽水進了乾渴的肚子後,我們當然就不急著走了。

阿伯的家很簡陋,家徒四壁,光線幽暗,什麼家具和桌椅也沒有,客人來就坐在榻榻米上。廚房的灶裡燒的還是撿來的木材和枯枝,家裡也沒有腳踏車,出門靠的就是一雙腿,生活非常困苦。

「你阿伯是個歹命囝仔,」祖母常常告訴我們:「小時候就沒父沒母,得四處打工,幫叔伯賺錢養家,因此沒能上學讀書,長大後也不認識字。」說著她就會掉下淚來,繼續咽哽地說:「都要怪我離棄他,沒好好栽培他,才會讓他這世人這麼艱苦。」

阿伯身無一技之長,一輩子注定只能靠出賣勞力維生。但他工作認真,人又老實,在地方上頗有一些好評。後來糖廠在招募臨時工時,祖母特別託人去說項,很費一番周折才受聘成為鐵路的維修工,待遇雖然微薄,卻享有員工基本的福利,生活這才安定下來。

以後幾年間,阿伯娶了阿姆,也配到了宿舍。這可是一向身體羸弱、且患有重聽的孤兒一輩子不敢想望的事。婚後阿姆隨即出去幫傭,幫二、三戶人家洗衣燒飯,兩人胼手胝足,只為了多掙點錢,好改善生活,然後生了三男一女,終於在風雨飄搖中逐漸建立了家庭。

這點父親就比阿伯幸運多了,好歹也讀了公學校,畢業後還努力自修,光復後通過考試成了糖廠正式的職員,所享受的待遇自然也不一樣。我們家住的是有前後院的宿舍,家裡有兩輛腳踏車,平常吃的、用的,都比一般家庭講究。父親還特別買了一台收音機,讓喜歡聽歌仔戲的祖母隨時都可以打開來聽。

所以當父親輕鬆地坐在辦公室裡上班時,阿伯卻得櫛風沐雨、汗流浹背在烈日下巡視鐵軌、挖路基,難怪全身會曬得像黑炭一般。遇有火車出軌時,即使是三更半夜,他都得立刻趕赴失事現場,漏夜進行搶修,每次都得忙到天亮,才能回家休息。

「你阿伯的工作是拚硬的,沒有幾把硬骨頭是挺不住的。」母親常會感歎地說,然後話鋒一轉,警告我們:「你們若不努力讀書,以後就會像阿伯一樣吃苦。」

四、

儘管有一些風風雨雨,日子總是這麼平靜地過去了。我們在長大,祖母在衰老,阿伯和阿姆因為操勞的關係,也比父親和母親顯得更為憔悴,只不過是40多歲的人,卻有滿頭的白髮和佝僂的身子。

每個月他們仍相偕來探視祖母,坐著聊著,沒多久便哈欠連連,只得提早向祖母告辭回家睡覺。當然,後來阿伯也買了腳踏車,二人依然夫唱婦隨,只不過阿伯的腳力一年不如一年,必須花費兩倍的力量,才載得動中年後日益發福的阿姆。

直到有一天,是我讀初中一年級時的晚上,祖母半睡半醒地靠在收音機旁聽歌仔戲時,突然從椅子上匐倒在榻榻米上。轟然一聲,把家人嚇了一大跳。我們衝進她的房間一看,母親和姊姊不約而同地尖叫起來。

我立刻騎上腳踏車,飛快地騎到街上把父親叫回來,醫生拎著急救箱正在做最後的努力。但一切已經遲了,父親怔愣地望著倒在地上的祖母,還來不及嚎啕大哭,醫生已宣告祖母因急性腦溢血而死亡,享年68歲。

家裡人進人出,一片忙亂。阿伯和阿姆在第一時間便趕過來幫忙善後,大部分的親戚聞訊也趕來弔唁,連夜布置了靈堂,將祖母的遺體穿上壽衣,戴上金飾,放在靈堂的中間。

孝男孝女立刻披麻戴孝,持香跪在祖母的遺體旁膜拜,女眷們的哭聲通宵達旦,片刻也不曾停止。而在晨曦微亮、連夜從台南奔喪回來的二姑和三姑跪著爬進靈堂時達到了高潮,所有的哭聲匯流在一起,更是哭得呼天搶地,淚流成河,聞之令人鼻酸。

喪事辦完之後,親朋好友各自哀傷地散去,一切都沉寂下來了。家裡更是冷清的可怕,每個人都陰沉著臉,見了面也少有言語,彷彿昔日家中曾擁有的快樂和歡笑,都隨著祖母的去世而埋葬了。

五、

這段期間來家裡走動最頻繁的就是阿伯和阿姆。每次做七,他們一定攜帶祭品與香燭,和父母一齊跪在祖母的靈前哭拜。一哭就是半個多小時,父親和阿伯只是低聲地啜泣,母親和阿姆則是放聲大哭,而且嘴裡念念有詞,訴說陽世子孫的不捨和哀慟,聲聞鄰閭,聞之令人不忍。

從頭七做到尾七,整整四十九天,家裡始終迴盪著悽惻的哭聲,其間姑母們也常遠道回來祭拜。以後每逢初一、十五,母親和阿姆也會各自準備飯菜,繼續在祖母靈前哭拜,一直到一年之後做完忌日,迴盪在家裡的哭聲才逐漸歇止,母親和阿姆的聲音幾乎已經哭啞了。

這段時間也是我最常碰到阿姆的時候,每次見面,都看她拎著裝著飯菜的小竹籃,困難地邁著兩隻短腿,行色匆匆地來來去去。我和她打招呼時,她只是抬頭笑笑,隨即又低下頭繼續趕路。

經過祖母去世的變故,她肥胖短小的身子更佝僂了,白髮橫生,滿臉風霜,望著她遠去的背影,我都有一股想哭的衝動,一種比母愛更大更強的光輝籠罩著她,使我錯以為她是我的第二個母親。

母愛的意義究竟是什麼?從阿伯和阿姆的身上,我約略感受到了一些,那是我從祖母、父親和母親的身上,感受不到的另一種情愫。「長腳伯」與「矮仔姆」天造地設的組合,也成了真正令我刻骨銘心、永難忘懷的恩愛夫妻典範。●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