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那些夭折的故事】 賀景濱/關於時間的形狀,及其質地

2021/04/30 05:30

◎賀景濱

◎賀景濱

世上最長的時間,不會超過等待救護車的時間;最短的,也不會快過第一次夢遺的剎那。但時間最麻煩的不在於長短,在於形狀。愛因斯坦的時間因為跟空間綁在一起,所以我們常把它看成一直延伸出去的漏斗。但是時空會被物質扭曲,一如我們的心靈,於是時間就有了形狀。形狀會影響時間的快慢,例如喜瑪拉雅山上的鐘總是比馬爾地夫的快,這種誤差累積數十萬年後,怪不得那裡的僧侶能看到我們的前世來生。

我說錯了嗎?沒錯,我經常不知道自己在說些什麼,因為我總是迷失在時間裡。有很長一段時間,我以為繪畫是凍結時間的藝術,惟有倚賴語言才能將其舒肥解凍,這給了博物館僱用導覽員的理由。從他們冗長的解說裡,我也學會了用句子的長短來混淆你的時間感。

例如:「槍聲響起,他怦然倒下。」

或者:「他量了一下風速,測好距離,調好參數,用瞄準鏡看了一眼,對方仍在講個不停。於是他把呼吸放緩下來。再次閉起左眼,右頰貼住槍托,目標正在微笑,他的呼吸忽然中止了,食指動了一下,直到瞄準鏡溢出鮮血,他才意識到發生了什麼事。」

直到今天下午,我站在七等生的畫作前,才發覺時間除了長短和形狀外,質地也很重要。

那是一幅全面失焦的作品,模糊的椰子樹,顫抖的房子,可以刺痛評論家的眼睛,也足以讓解說員閉嘴。

到底是什麼因素,讓一位大半生用左腦挖掘自己內心的小說家,在暮年重拾畫筆,用心挖掘自己的右腦呢?我是抱著這樣的疑問來到畫展會場的。

我也知道這是個沒有答案的蠢問題。只是失焦的畫面,總是讓我想起電影《索爾之子》,你知道焦點之外藏了太多重要的訊息,但你除了焦急,就是擷取不到那些訊息。

這時你才會感覺到,宇宙的時間,或是光,竟是那麼的粗糙。如果客觀時間的定義,指的就是靜質量變化累積的訊息,那麼也只有藝術,才能讓時間平滑起來。

我大概又說錯了什麼話。

管他的,反正在七等生面前,我們都是八等生九等生。●

■【那些夭折的故事】隔週週五見刊。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