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4-3)【藝週末.藝週推薦大展】〈黑暗礦坑裡 看見人性的真與美〉洪鈞雄:捐贈作品像嫁女兒,要祝福她
〈煤巷口等出坑〉,1957,墨、淡彩、粉蠟筆、紙,40×54.8公分。(洪鈞雄、北美館∕提供)
文/記者凌美雪
若說洪瑞麟作品返鄉是近年台灣美術史最值得慶賀的事,促成這件事最重要的人物應該就是洪瑞麟的長子洪鈞雄。
筆者在洪鈞雄決定將父親作品捐贈返台後進行獨家越洋電話專訪,年過80的洪鈞雄在越洋電話那頭以爽朗而宏亮的聲音說,「父親的作品我已自私收藏了幾十年,現在應該回歸我們鄉親。」其中還包括父親為他畫的油畫童年肖像,問他「真捨得?」笑答:「以後要看我就去北美館囉!」
提到父親在台灣美術史的地位,洪鈞雄說,「他這個人嚴格講也不是什麼了不起,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倒是順天美術館的館長陳飛龍說,『你爸爸看起來平凡,做的事情也平凡,這個平凡,那個平凡,加起來就有點不太平凡。』我說,好!我贊成、我贊成。」
至於對父親作品的看法,「我爸爸的畫不是很漂亮,不是美麗的花朵也不是風景,當年我媽媽就笑我爸爸說,你多畫幾朵漂亮的花,不是好賣錢?盡畫些黑黑臭臭的,沒有人買,讓我們這麼辛苦。」所以當父親的畫作開始搶手後,家人都覺得好笑,以前的缺點好像反而變成優點了,但父親還是捨不得賣,只說,「歡喜就好,毋通講。」
洪鈞雄說,「爸爸畫礦工,不是為了追求漂亮,是站在真善美的立場……是把生活所見記下來。」洪鈞雄舉例,父親曾在泰戈爾書中的一頁打了折,內容大意是,假如你願意接近天堂或上帝,不一定要上教堂,「看到爸爸把那些話圈起來,應該覺得意義深長。也可想見父親為何寫出〈礦工頌〉。」
洪鈞雄說,作品捐出以後會想念,但跟嫁女兒一樣,也不能老是想女兒,還是要祝福她。「等辦展覽時,家人們跟著我一起回到台北,展場就是全家團圓的地方。」沒想到因為健康因素加上疫情所擾,此次洪鈞雄全家無法親自回台參加展覽開幕,只盼看到父親畫作在台灣的美術館被妥善珍藏、好好發光。
洪瑞麟〈長子鈞雄畫像〉,1945,油彩、實木板,25.9×20.7公分。(洪鈞雄、北美館/提供)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