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王丹專欄】洞透人生的聖雄甘地

2022/05/25 05:30

◎王丹

◎王丹

提到印度的聖雄甘地,大家都會想到他倡導並踐行「非暴力不合作」的政治反對路線的一生,他的政治理念因此成為人類社會思想寶庫中璀璨的一顆珍珠。但甘地在印度能具有如此巨大的精神感召力量,其實不僅僅是因為他的政治理念和活動,對甘地的思想深入了解,我們會看到他對於人生,也有著堪稱睿智的理解和闡發,這些不太為外界所知的智慧,或許是有待開發的寶藏。其中,我認為比較值得深思的,是他對「人」這一命題的看法。

眾所周知,甘地之所以被稱為聖人,是因為他做到了把物質欲望降到最低限度。要做到這一點,不僅需要毅力,甘地認為,更重要的,還需要人的心中有信仰,而且,是經歷過考驗的信仰。他說:「在風和日麗的氣候中才能茂盛的信仰沒有什麼價值。無比珍貴的信仰必須經受最嚴峻的考驗。如果你的信仰承受不了全世界的誹謗,那它就是褪了色的聖物匣。」做為長期爭取自由民主而依舊奔走在迢迢之路上的我來說,這完全可以成為繼續前行的精神鼓舞。而對甘地來說,為印度爭取獨立和自由,其生命意義恐怕不僅僅如我輩般局限在對正義的理解上,對他來說,那更靠近生命的本質。

他談論到一個人的自我淨化:「自我淨化一定是淨化生活的各個方面。淨化很有感染力,一個人的自我淨化必然會使周圍的氣氛淨化。」要怎樣才能做到自我淨化呢?甘地給我們做了示範:「為了達到完美的淨化,一個人不得不在行為,言論和思想中做到絕對地沒有欲望,必須上升到超越愛與恨的對立,超越喜歡和厭惡的對立……這就是為什麼世人的讚揚不能打動我,還經常給我痛苦的原因。對我來說,征服微妙的情欲遠比用武力征服世界困難得多。」最後,他說:「我必須把自己降低為零。」我認為這真是一句值得我們反覆品味的箴言,其中有著或許甘地自己都不是很明瞭的大智慧。

甘地曾經專門談到過,在他心目中,怎樣才是「理想中的人」,這包括:「拋棄所有苦惱的渴望,從內心得到滿足」;「把感官從感覺對象上脫離開來」,「不驕傲」,「不自私」,坦誠:「當我們的意思是不時,必須說不,不要考慮其後果」;保持靜默:「能夠說話卻沒有廢話的人就是真正靜默的人。」他提到「謙卑」這個品質的時候有一段特別有意思的表述:「一位謙卑的人意識不到他的謙卑。真理之類也許有度量的尺度,可謙卑沒有。與生俱來的謙卑會永遠隱而不現,但是它的擁有者意識不到它的存在。」在甘地看來,謙卑應當是內在的,而不是後天打造的,應當是一種自然的,而非刻意表現出來的品質,否則就只不過是「狡猾」而已。這個訓示,放在今天的社會,聽起來仍然令人醍醐灌頂。我們很多人會發現,按照甘地的標準,我們的謙卑其實根本不是真正的謙卑。

做為一位宗教領袖,甘地對人生和人的看法,當然充滿了建立在對神的信仰基礎上的脫離世俗世界的理念。但甘地最可貴的就是,他並不是一個獨善其身的聖人,他知道真正的人生應當是隔絕俗世的,但他依然一頭扎入濁流之中與周圍的不義奮鬥。

這也讓我想起尊者達賴喇嘛。對於他們來說,修行的精神世界與奮鬥的世俗世界,其實已經沒有區分而混同在一起,而如果你仔細想想就會知道,他們的這種混同,不是我們一般人的境界可以達到的,那是另一種層次和意義上的「混同」。●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