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鬥陣寫作俱樂部.新詩篇】 李進文/有裂縫,光才會從那裡進來

2022/05/27 05:30

◎李進文

◎李進文

經常有人問,怎麼寫才能在文學獎中脫穎而出?這不會有標準答案,畢竟文學獎最後是評審投票出來的,所有評審心目中的得獎作品很難一致,通常各有偏愛。尤其新詩文類,差異性特別大。實力之外,還是有些「運氣」的成分。

以我個人的角度來看參賽的文學獎作品,有幾個方面。首先,詩質的語文基本功這是必要條件,就不深述。通常我會先注意作者「駕馭題材的能力」,亦即「什麼題材就應該思考用怎樣的文字形式去駕馭」。例如第十七屆得獎作品〈外送員不思議〉,外送員穿梭或奔波大街小巷,文字必須考慮「速度」的節奏感,再者要「融入」角色,而不是旁白或只是觀看;又如第一屆的〈潛入獄中記〉,既然要寫「賴和」,首要是融入角色,文字形式善用他小說的台語特質,這樣人物才會立體。

每個人寫詩都有固定的習慣(或風格),因應題材去改變自己的文字習慣,這是有難度的,自覺性要強,也要「很敢」處理,勇於嘗試,能夠駕馭題材的作品,通常會在我眼中先跳出來。

再者,大部分入圍作品,都會逼近五十行。詩不一定要長,有些作者平時短詩寫得極優秀,應該順著自己的優點。詩一拉長,很容易暴露缺點,因為長詩會挑戰作者的結構和布局能力。

平穩的詩,比較吃虧。我不是指文字要繁複穎奇、鍛字鍊句,也不是出手要招招致命──這是文學獎常見的問題。文字漂亮,卻見樹不見林,寫詩困難的部分在「大意象」而不是「小細節」。固然細節重要,但在文學獎大量的稿件中,文字漂亮只是達到「平穩」的基本詩質而已。「大意象」是指殊異的視角和思考、特別的題材或實驗性,以及整體布局,這才是對作者的考驗。

害怕犯錯的詩,就是平穩的詩,這類詩作通常令評審左右為難,並非詩不好,而是相對比較其他作品時很難亮眼。大意象之中,布局一些裂縫,才會有光透進來,過於綿密或太用力或面面俱到,會遺失節奏感、讀來喘不過氣,而流於平穩。

詩要「烈於展個性」,有個性就會有特殊的文氣和味道,進一步就會有風格。有些參賽者猜測文學獎或顧慮太多,反而把自己的凹凸抹平,失去個性。個性也牽涉到詩的一個要件──真摯或真性情,亦即打動人心,這幾乎是每位評審都非常在意的。

詩,不解釋比解釋重要。詩是提問,不是解釋,也不需要答案,通常一解釋整首詩的齒輪就鬆掉。我要說的是,完全不必擔心評審或讀者會讀不懂,或看不出你的心意或新意,有時參賽者會認為是評審沒讀出來才沒得獎,實際上可能是其他毛病的緣故。●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