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藝週末.國際藝聞】波士頓當代藝術中心素材再利用 藝術家與歷史對話

2022/08/27 05:30

波士頓當代藝術中心特展「再生:素材與紀念形式」。(Charles Mayer攝影)

文/江青風

波士頓當代藝術中心(ICA, The Institute of Contemporary Art, Boston)擁有兩處展覽空間,目前東岸的ICA Watershed正有一場由6位國際藝術家將產業與日常生活中的素材回收再利用,所創作的大型裝置展覽「再生:素材與紀念形式」(Revival: Materials and Monumental Forms)。

由倉庫改造成的ICA Watershed是2018年才開放的藝術空間,1930年代曾是銅管與鈑金的工廠,其歷史背景正適合做為此次的展覽場地,因為它在工業與藝術、歷史與實踐間,搭起一座橋梁,國際藝術家利用被人們遺棄的衣服、車燈、瓶蓋、垃圾等廢物為素材,反思工業、自然與社會體系間的關聯性,展開一場現在與過去的對話。

其中,來自迦納的作家暨紀念性裝置藝術家易卜拉欣.馬哈馬(Ibrahim Mahama)特別喜歡從城市中收集材料,尤其是黃麻袋,這種材料在迦納很常見,通常用來裝可可豆、木炭等商品,他在這些因為經濟交流而需運送至全球各地的麻袋中找到獨特的意義與美感。

易卜拉欣.馬哈馬的作品。(White Cube提供)

另一位住在費城的藝術家卡琳.奧利維爾(Karyn Olivier)出生於千里達,專門從事公共藝術、雕塑、攝影等創作,擅長將我們所熟悉的物件做些微調整,以全新角度看待,這次她使用了衣服、磚頭、鋼材,將歷史及記憶結合,重新詮釋出新的紀念碑形式。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