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plus.世界超有事】小費失控 美國人不想給了

2023/04/27 05:30

美國小費疲勞,顧客不再慷慨。(路透社)美國小費疲勞,顧客不再慷慨。(路透社)

文/愛莉森

到歐美旅行的人,一定會碰到給小費的問題,尤其是到餐廳吃飯,要留多少小費給服務生,我個人就覺得非常困擾:給多了心疼,給少了又怕失禮。其實美國人現在也對小費文化很感冒,尤其在萬物齊漲、通膨吃掉薪資的現在,小費也水漲船高,就連買個麵包也要給小費,不少消費者決定拒付。

以前美國咖啡店的櫃檯上,都有一個小費罐,客人付帳時隨心意在小費罐裡投錢,表達對服務人員的感謝;但進入電子支付時代,櫃台上的小費罐沒了,取而代之的是LED小螢幕,刷卡結帳時會跳出3種小費金額,10%、15%或是20%,當然也有不給小費的選項。想想看,店員和你面對面,後面還有等著結帳的顧客,全都看著你按下什麼選項,那種無形壓力可真不小。

美國小費文化形成於南北戰爭結束後,大量黑奴被解放,他們大多去從事低階和勞動工作。當時鐵路公司就大量僱用非裔搬運工,但為了壓低薪水而推出小費制度,迫使勞工得靠小費才能維持生計。1938年,美國政府雖然訂定公平勞動法保障最低薪資,但餐廳和其他服務業不包括在內,小費亂象也由此而生。

美國小費失控也與疫情有關,那時多數餐廳都面臨經營困境,顧客基於同情,小費給得特別大方,尤其是外送人員,冒著感染風險送餐,顧客打賞更是慷慨;不過疫情之後小費驟減,衍生出了一種特殊現象,外送員不願接小額外送,專門守在豪宅區,只接高價訂單,有時一趟就能拿到上百美元小費,超過3千元台幣。存著這種心態的外送員也經常踢到鐵板,一名俄羅斯籍外送員就向記者抱怨,他送了價值500美元的食物給豪宅顧客,結果只拿到5塊小費,讓他大失所望。

幸好台灣沒有小費文化,有些餐廳雖然會加收10%服務費,但通常在消費前就會告知,以避免爭端。小費本該是基於感謝的給予,而不是迫於潛規則下的不情願之舉。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