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街道的氣息 6之2 針灸城市

2007/10/02 06:00

文.攝影◎阮慶岳

喜歡把城市看成一具完整的身體,有頭臉、四肢與軀幹,而且日日生長變化,變形蟲般呼應外在與內在的需求召喚,絕非僵硬不變的固定體。

在對待城市身體的各種病症時,20世紀通常以類同西醫的治療方法對應,譬如對身體軀幹開刀麻醉、截肢切除,對病毒細菌撲殺圍剿、活口不留。因此城市在整頓發展的過程,常常肚裂腸流、紛爭對抗不已。

這樣粗暴對待城市的態度,自然與工業革命後,城市必須迅速轉型以求生存有關,有其不得不爾的歷史必然性。但當時序轉進21世紀,已開發國家主要城市的硬體建設,已經大半完成了,我們對待城市身體的方法與態度,也許可以有些修正與改變了。

硬體幾乎完成的城市,就如同已經進入壯年的成人,特別需要保養維修,而非盲目地追求成長。這時候,西醫的開刀移植可能不是太必要,反而類同中醫的把脈觀氣血,直接聆聽身體內在隱性系統的聲音,做出因應微調更為重要。

也就是說,上世紀城市所著重的硬體建設,可能在這世紀裡,將退位給各樣微型與隱身如血脈精氣的系統,譬如資訊與網路、物質的通路、能源的供需等等。因此,診斷城市的疾病時,必須懂得從微處觀察,並在末稍診療,直接調整身體軀幹的體質。

我曾經犯了感冒,被醫師在指頭上扎了一根幾乎不可見的軟針,後來感冒就真的不見了;城市的微恙大病,或也可以針灸一樣,在最細微的都市穴道,譬如前述的網路、通路與供需上,輕輕扎上一針,不見血不見肉的,說不定就解決了城市的陳痾病症。

我們的城市,過於相信只有西醫才懂治病,是當向中醫求教問診的時候了。●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