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 游書珣/小象

2023/05/10 05:30

◎游書珣

◎游書珣

女兒將滿十歲,身形比例完全脫離了幼兒,逐漸趨向女性特有的身體線條,皮膚白皙、手指纖長,綻放少女表情的臉上,疑似長出一顆顆小痘子。

母親總說,這孩子長得愈來愈像我了──多神奇的基因傳遞,她出生時,我們一分為二,等她長大,我們又再度趨近,成為彼此的疊影。

看著她,使我不禁回想起當時的自己,十歲,那正是我第一次寫詩的年紀。詩的內容早已遺忘,只記得是寫在一本薄薄的作業簿裡,我帶著自己的第一首詩,站在一列長長的隊伍之中,等待繳交。

那時的我,對詩毫無概念,更談不上興趣,只當是一次尋常的作業。遞出作業時,老師當場看完,便順手拿起桌上另一名同學寫的詩:「小象,小象/你的鼻子為什麼那麼長?/是不是因為說了謊?」

經過老師一番講解,我突然頓悟:「啊,這就是詩!」

原來,在詩的世界裡,語言可以如此自由。原來,只要透過詩,即便沒有一個字提到「小木偶」,卻能將故事因果藏在裡頭。原來,透過詩,就能使兩個原本毫無關聯的角色(小象和小木偶),就此聯結起來,原來啊原來……

我小小的心靈在那瞬間頓悟了。我更驚覺,這種「語言很少,卻可以說很多話」的文體,與我內向的性格不謀而合,我彷彿找到一種可以代替日常的我「說話」的方式而振奮不已。

放學後,我躲在房間裡,把從圖書館借來的詩集一本接一本地讀,嘗試寫更多的詩,漸漸的,「寫詩」這件事,就成為我抒發情感最自然的方式。

三十三歲那年,我成為兩個孩子的母親,面對牙牙學語的孩子們,開始回味童詩的樂趣。某次參加一個童詩講座時,台上的講者提到,我們從小耳熟能詳的〈大象〉這首兒歌,其實還流傳著另一個作者已不可考的版本,叫做〈小象〉。正當我猜想著會是怎樣的一首歌時,布幕上閃現一張寫著歌詞的投影片:「小象,小象,你的鼻子為什麼那麼長?是不是因為說了謊?」

我頓了半晌,苦笑三聲,原來,當年我的新詩啟蒙,竟源於一場抄襲事件?上網搜尋,果真有這首兒歌,從老舊的影像看來,確實流傳好一段時間了。只不過,在網路尚未發達的年代,那位同學究竟從何抄來?抑或只是純屬巧合?即便滿滿的好奇,一切卻早已不重要了。

多年過去,那首「同學寫的詩」終究成為美麗的誤會,在我小小年紀點燃文學的火花,使我在時間的霧裡,一路摸索著那頭名為「新詩」的小象。我摸到牠如柱的腳、如繩的尾、粗糙而充滿皺褶的鼻子,偶然抬頭,對上牠炯炯的目光,才發現牠已長成一頭高聳入天,龐然無比的巨象。●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