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藝術文化】北藝「亞當計畫」回歸實體 生態視角看酷兒性別
北藝中心執行長王孟超(左起)、董事長劉若瑀,與策展人林人中,昨(24)日共同啟動亞當計畫發布儀式。(記者董柏廷攝)
〔記者董柏廷/台北報導〕由北藝中心發起的「亞當計畫」今年重返實體,即日起至27日擴大舉辦年會,邀請30個國家共59位國際藝術家與策展人,在北藝中心共襄盛舉。
瑞士藝術家丹尼爾.赫爾曼(Daniel Hellmann)裝扮成素食主義的乳牛「Soya the Cow」,邀請觀眾拿布擦掉玻璃上的句子,企圖喚醒大家正視動物權。(記者董柏廷攝)
邁入第7屆的亞當計畫是一個以藝術家為核心的跨領域、跨文化合作交流平台,今年以「像生態一樣思考」為主題引領3大單元,「藝術家實驗室」、「新作探索」、「交流與論壇」,讓各種創作類型的藝術家能在此相遇,產生交流與對話的空間,並期望未來發展出跨國合作的可能性。
策展人林人中指出,亞當計畫的重點單元在「藝術家實驗室」,由台灣視覺藝術家林安琪和表演藝術家陳塵攜手客座策畫,以「流動的祕蜜」為核心命題。陳塵提及策畫概念,「我們想要研究大自然的酷兒性別(Queer Gender),因為在自然界中性別是流動的,並非絕對的陰陽畫分。譬如在蜜蜂的生態裡,會在孵化的過程中,隨著社群的功能性,以其卵是否受精,決定孵化的蜜蜂是工蜂、雄蜂,或是女王蜂。」
為此,陳塵與林安琪前往台東排灣族南田部落進行田野調查。林安琪說,「野生蜂蜜採集需要透過經驗累積成技術,追蹤野生蜜蜂的路徑,很有可能在樹洞或懸崖峭壁這類畸零地上發現。這狀態與酷兒文化很像,在主流社會之外尋找生存空間。這次邀請到的藝術家都是屬於酷兒族群,透過計畫將他們聚集起來,重新再創酷兒環境,讓所有人將自己所擅長的表演方式放進『亞當計畫』這個容器之中。」
此外,「新作探索」以及「交流與論壇」單元,也針對生態系、藝術生產、全球南方等主題,提供有興趣的民眾與藝術家們進行討論交流。活動詳詢亞當計畫官網(https://www.tpac-taipei.org/adam)。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