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自由副刊.2023年諾貝爾文學獎】 羅珊珊/以詩為基本語彙的劇作家:庸.佛瑟
挪威劇作家庸.佛瑟。(美聯社)
【編輯室報告】
2023年諾貝爾文學獎,昨晚台灣時間7時公布,由挪威劇作家庸.佛瑟(Jon Fosse,1959-)獲獎,諾獎評審認為:「他以創新的戲劇和散文,為難以言喻的事物發聲。」擅以「極簡主義」風格描繪人類困境,更使他有「新易卜生」美譽。今日刊登廖偉棠縱述諾貝爾文學獎初衷為「理想主義」的專文,及羅珊珊綜合外電報導。
★★★
綜合報導◎羅珊珊
2023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為挪威作家庸.佛瑟,「表彰他以創新的戲劇和散文,為難以言喻的事物發聲。」
庸.佛瑟於1959年出生於挪威西岸的海于格松。獲獎當時,他正在挪威的西海岸的小屋裡,接受當地的電視台採訪。有「新易卜生」之稱的他,儘管以戲劇作品最為知名,然而作品涵蓋多種文體,包括戲劇、小說、詩集、散文、兒童讀物等。
佛瑟如今是世界上劇本被演出最廣泛的劇作家之一,但他的散文也愈來愈受到認可。他的處女作小說《紅、黑》(1983)既叛逆又充滿原始的情感,並觸及自殺主題,在許多層面上為他後來的作品定下了基調。他的第一部戲劇《我們永遠不會分開》於 1994 年上演並出版劇本。
庸.佛瑟在歐洲的突破是克勞德.雷吉(Claude Régy)於1999年在巴黎將其劇本《有人將至》搬上舞台。在這早期作品中,以恐懼的期待和強烈的嫉妒為主題,明顯展現佛瑟的獨特性。其中語言和戲劇動作皆盡量減少,取而代之是以最簡單的日常用語表達人類最強烈的焦慮和無力感,因此被視為當代戲劇的主要創新者。與他在挪威文學中的偉大先驅塔爾吉.維薩斯(Tarjei Vesaas)一樣,佛瑟運用語言,將地理上的聯繫與現代主義藝術技巧結合起來。也常有人將他和貝克特(Samuel Beckett)或托馬斯.伯恩哈德(Nicolaas Thomas Bernhard)相提並論。雖然佛瑟和他的前輩們一樣傾向消極,但其獨特觀點並非完全是虛無主義或蔑視感,事實上,他的作品充滿溫暖和幽默,同時也將人類經驗的鮮明形象刻畫出脆弱的天真。佛瑟呈現的日常情境緊繫於一般人的生活,就像他的處女作一樣,被稱為「佛瑟極簡主義」風格。
而在被稱為「一首戲劇詩」的《Sterk vind》(2021)中,佛瑟愈見頻繁地使用意象和象徵主義。早在1986年他的首本詩集《Engel med vatn i augene》,抒情語言就一直是他寫作的重要資源。他最近重出的詩選集《Dikt i samling》(2021)更證明了詩歌在他創作中的重要性,詩,多年來一直為他提供著創作的基本語彙,以及劃分出語言所能到達的界限。●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