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第十九屆林榮三文學獎.小品文獎得獎作品輯 10之2】 毓秀/公呆

2023/11/06 05:30

◎毓秀

◎毓秀

目前高二的外孫對生物極有興趣。

有天,跟我說了一顆蛤蜊的故事。

這蛤蜊竟然有名字,叫「明」。明是只北極圓蛤,到目前為止最長壽的多細胞動物,活了超過五百年,科學家推估其出生於明朝,於是命名「明」。我不知道什麼是多細胞動物,也不知道科學家如何推算出其年紀,但五百年真是太驚人。孫子再三強調:「據說,北極海底,隱藏著比明更老的蛤蜊!」

我也講了另一種蛤蜊的故事給他聽。

在外孫這年紀時,我跟著母親上山下海做各種勞動討生活。那個年代,累得不得了時,抬頭一看,發現大家都辛苦,也就不會覺得自己特別苦。諸多體力活中,我最喜歡到海邊挖「公呆」。

端午節後的兩個月,母親和我常常穿起膠鞋,腰上各自綁個竹簍,拿著釘耙到潮間帶翻土拾蛤。其中,「公呆」最容易撿,灰白貝殼比文蛤更長更扁,尾巴有端尖,有端外翻開條縫。牠們喜歡生活在靠近陸地的淺灘,密密麻麻一大群擠在一起,如果有動物踩上其躲藏點附近,會一起噴水警示,這樣做或許能嚇走水鳥,但正好讓人發現位置。用來趕天敵的技倆卻暴露自身,一被發現就一大堆,勢眾又跑不快,是不是蛤蜊呆?所以被人叫做公「呆」。

公呆不只呆,還很懶。

牠們不如文蛤或赤嘴勤勞,努力鑽進泥沙深處或向海靠近來保護自己,找起來費勁也就不容易被發現。公呆總是攤平在爛泥表面,只求有層薄土蓋得住殼就好,又動不動就噴水虛張聲勢,更容易被發現。撿拾公呆不須花太多力氣,唯一要注意的是,公呆殼很薄,文蛤閉殼後像石頭,碰撞也不太會破損,但公呆殼用兩根手指一捏就碎裂,所以耙開土的動作要小,輕輕翻開土後再慢慢撿就好。

「外婆,讓人這樣撿,很快會絕種!」講環保的一代不滿地抗議。

「你以為所有蛤蜊都像那隻明,能活五百年?公呆本就活不過一年,秋天一到,天氣一冷,沒被吃掉,牠們也成群成群死掉,全變成白殼骨。根據我年輕時的觀察,有公呆的海邊都會發生一種很奇怪的現象,或許你能研究一下,有人挖得多的地方,來年必定又有一大堆活公呆等人挖,但沒人挖的地方,就得等上一批公呆死光後的白殼骨完全爛了後,才會再出現下一群活公呆。」

孫子聽完我的話,安靜了良久,才說:「外婆,我想,公呆不是因為懶惰而不潛得更深來保護自己,牠們實在是殼太薄,承受不了壓力,才會攤平在淺灘上!反正一輩子也沒多長,一起躺好曬曬太陽,還能趁活著時,享受一點溫暖和陪伴,要是像明一樣,活在冰冷的北極深海裡,公呆們應該是受不了的。」

果然在躺平年代裡,更容易理解躺平生物。

【評審意見】

價值的差異 ◎凌性傑

小品文的美學是玲瓏中有精采,千字裡見乾坤。這篇文章透過祖孫對話,拈出一段蛤蜊的故事。作者描繪薄殼公呆這種生物形象,隱喻不同世代的價值觀以及生活態度。此文用暗示取代說明,將論述藏於對話情境,顯得餘韻無窮。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