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藝術文化】台灣攝影家系列叢書第7輯 黃則修、潘小俠、陳順築專書出版

2023/12/08 05:30

「台灣攝影家」系列叢書今年出版《黃則修》、《潘小俠》、《陳順築》3冊專書。(記者凌美雪攝)

〔記者凌美雪/台北報導〕「台灣攝影家」系列叢書自105年陸續編印出版,至今已完成7輯共30冊。今年出版第7輯共3冊,分別是《黃則修》、《潘小俠》、《陳順築》專書,昨(7)日發表,文化部政務次長李靜慧、國美館長陳怡,以及傳主黃則修家屬黃玫珊及黃玫芳、潘小俠家屬潘采辰及潘采星、陳順築夫人傅本君等皆出席。

發表會以影片介紹3位攝影家及作品特色,圖為介紹陳順築生命最後創作的〈轉生術—雞蛋花〉,帶有濃厚自傳式色彩。(記者凌美雪攝)

由於此次3位攝影家皆已過世,專書研究主編鍾宜杰於發表會有感而發,期盼出版計畫能加快腳步進行。李靜慧則表示,「攝影家為台灣土地記錄下思想與真實」,是建構台灣藝術史重要的一部分,更是與時間賽跑的工作,文化部會持續支持此計畫,加緊腳步透過論述及整理,將珍貴的藝術留存給下一代。

「台灣攝影家」系列叢書今年出版《黃則修》、《潘小俠》、《陳順築》3冊專書。(記者凌美雪攝)

「台灣攝影家」系列叢書由文化部所屬國立台灣美術館與國家攝影文化中心編製,透過論述書寫、對話訪談、年表彙整與作品呈現等方式,以攝影家的生命史為起點,探討他們摸索並拓展自身影像語彙的歷程與精神。

今年3位攝影家中,黃則修(1930-2014)從事媒體採訪與教育工作,長期不間斷地以影像呈現出對古蹟民俗、信仰文化、環境變遷議題的關懷視角。陳順築(1963-2014)是台灣攝影裝置藝術的代表性人物之一,作品以家族與記憶的主題來反映個人獨特的心境與觀點,呈現攝影做為藝術創作媒材的獨特性。2位都已逝世多年,陳順築夫人傅本君說,藝術家最希望透過作品被大家看到,特別感謝參與專書團隊的辛苦。

潘小俠(1954-2023)長期記錄蘭嶼的樣貌,報社工作期間亦記錄了台灣1980年代激烈的社會變動,並系統性地著手進行政治受難者、原住民主題等影像紀實工作,表現出攝影之於社會角落顯影、時代變遷、公義人權實踐的價值。專書編著過程中,潘小俠親自參與,後因抗癌住院,鍾宜杰說,原來以為新書發表時會見他坐輪椅來,沒想到今年7月,他的病情急轉直下;潘小俠兒子潘采星則特別感謝工作團隊,在他父親彌留之際,想辦法請出版社先印出一本樣書,潘采星說,雖然不確定病榻前的父親意識如何,但應該沒有遺憾了。

「台灣攝影家」系列叢書第7輯近期上市,詳情可詢國美館或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官網(http://ncpi.ntmofa.gov.tw)。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