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 顏艾琳/若有人叫著我

2024/04/22 05:30

◎顏艾琳

◎顏艾琳

「艾琳哪……轉來食飯啊……」「艾琳哪,你哪會歸面烏趖趖?」「艾琳哪,咱小等去拜土地公。」我那個西洋颱風的名字,艾琳,閩南語跟國語、外語念起來都差不多,唯嬌小的阿嬤以漳州腔咻咻喚我時,會加上「哪……」拖得長長的,在嘉南平原的十六甲郊外,混雜著結束農作的婦人們,遠遠近近高高低低的「阿國啊」、「阿南啊」、「細漢的」各家囝囡小名,交織成一曲農村的黃昏大合唱。

我總能在嬸婆、姑婆、妗婆等婆婆媽媽的叫喚聲中,分辨出阿嬤叫我的聲頻。不論我在田邊的灌溉小渠捕撈魚蝦抓田螺,或木麻黃下抓昆蟲扮家家酒,甚至跟玩伴已經跑到載甘蔗的五分車鐵軌上撿掉落的甘蔗……我都會扯開喉嚨回應,「好啦,知影!」然後拉著玩伴一起跑到各自在田邊等待的親人身旁。

有時阿嬤騎著鐵馬載著我跟農具,若有六叔公的牛車,小孩跟農具就給牛車載,大人牽著牛護衛著牛車,邊走邊聊著今天農作的進度,家中老小誰誰誰去台北怎樣,誰又生病誰家娶媳婦這些生活細碎小事。阿嬤在下營中庄仔附近算是特殊女子。她讀日本學校到八歲,台灣光復後又念完小學,沒有纏足又看得懂漢文日文,村莊裡的女人們都很欣羨。阿公在民國46年考上鐵路局,後來成為列車長,兩人都讀過書識字。在那年代的鄉下,家中大人是公務員,又堅持把五個小孩栽培念到高中職,兩個姑姑沒受到女子無才便是德的遺毒,一樣念完高職,全庄罕見。

穿著灰藍硬挺制服去嘉義火車站上班的阿公,不必下田也不做家事,出車一趟回家的阿公,從嘉義批發高山茶轉售給鄉親,補貼家用給三個念初中高中的孩子學費,身為長子的我爸跟大姑姑已在台北工作,只有我一個三、四歲的小孩留在老家,十幾個大人照顧我一個小孩,我童年過得很爽,走出家門就有人叫喚「艾琳哪」。

「艾琳哪,你看這是啥?」阿公常常回到家就喚我過去,避開其他人,祖孫倆進行著祕密事件。我小手伸過去,拿到阿公在嘉義或新營買到的糖果餅乾,新奇的髮飾,開心得笑彎眼睛,阿公就樂。阿公跟小叔公兩人都寵我,他們會把檳榔裡的鹹辣橄欖抽出來給我吃,兩大一小吃得嘴紅紅,我像是小流氓,被輪流抱著、還被他們用鬍子磨臉,痛得哇哇叫!阿嬤看到會罵他們,「你看你,共艾琳哪的面磨甲紅吱吱?」然後從阿公懷裡搶下我,給我揉臉秀秀。

後來,我這洋里洋氣的艾琳,就變成三個字的艾琳哪,長大又被文壇前輩、同事戲弄:「這是阮的愛人。」艾琳哪,閩南語音同愛人。從小到大總是被吃豆腐,「歡迎逐家的艾琳哪,上台朗誦自己的詩。」不然就唱這首歌當引言:「艾琳哪綴人走……」我只能哭笑不得。

若有人叫我名字又拉長音,好啦,別學我阿嬤阿公親戚這樣叫,這是我童年的暱稱,也是鄉音的迴盪,我的心會震盪的,一個叫喚。

我是艾琳,不是艾琳哪,請簡短有力,叫我的名。●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