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描摹世代縮影 第三屆林榮三文學獎散文獎決審會議紀錄

2007/12/03 06:00

插 畫:張瀛

時 間:10月12日下午2時30分

地 點:自由廣場一樓會議室

評審委員:隱地、廖玉蕙、阿盛、

張瑞芬、莊裕安

記 錄:魏妤靜

攝 影:趙世勳

插 畫:張瀛

第三屆林榮三文學獎散文獎決審會議於10月12日下午與小品文獎同場舉行,會議開始,林榮三文化公益基金會執行長蔡素芬報告:本屆共收到454篇來稿,經初審委員王家祥、劉叔慧、柯裕棻、吳明益、孫梓評、劉梓潔;複審委員劉克襄、鍾怡雯、唐捐兩輪淘汰後,共計16篇進入決審。由廖玉蕙擔任主席,首先,委員針對本屆作品發表整體看法。

隱地:評審只要看到一篇極佳的作品,感覺整體水準就會拉高,當然其他還是有參差不齊的文章,但要選出五篇不會太困難。入選作品有好幾篇都很出色,閱讀時讓我感覺很愉快。

張瑞芬:因為在篇幅上,散文比起小品文字數較多,因而布局、用意各方面須更深刻。前幾年流行的性別、情愛或是社會題材有淡化的趨勢,談論原住民議題的只有一篇,令人有些意外。我認為「寫文章」這種技藝無論是在什麼時代,都有所傳承,只是它用不同的主題來表達,至於採用怎樣的方式,每個世代都不相同,也可以藉此調整我們自己的視角。這次傑出的幾篇散文令我十分驚訝,完全不輸第二屆得獎作品。

阿盛:我覺得此次水準以上的作品超過所要錄取的篇數,感到可喜的一點是,所謂的「火星文」近乎消失,文字已歸返於它原本該有的意義。與小品文相較之下,寫作面向也較寬,對年輕一代而言,是很好的現象。

莊裕安:小品文比較像是全民寫作,書寫的年齡層範圍寬廣,即使到了決審仍具「習作」味道,作者並不嫻熟於架構文字的功力;散文組入選篇章則令人滿意,作者的文字歷練佳,就四千字的限定來說,整體完成度高,希望能朝向「作家競賽」的方向走。

廖玉蕙:這次評選散文是個愉快的經驗,雖然也有談論疾病、衰老、死亡的篇章,但寫作手法上明顯成熟,甚至覺得比第一屆入選作品水準整齊(編按:廖玉蕙曾任第一屆散文評審)。有小題「大作」的文章出現,一些幽微的部分被細膩闡述,令人心生擊掌稱賀之感。

經評審協商後,決議首輪圈選五篇,結果為:

四票作品

〈尋找紅莓果〉(隱地、廖玉蕙、阿盛、張瑞芬)

三票作品

〈宅男物語〉(廖玉蕙、張瑞芬、莊裕安)

〈蟬〉(隱地、廖玉蕙、莊裕安)

〈手〉(隱地、廖玉蕙、莊裕安)

〈番仔田記事〉(隱地、廖玉蕙、莊裕安)

二票作品

〈天天鍛鍊〉(阿盛、張瑞芬)

(洗)(隱地、阿盛)

一票作品

〈鄉,城〉(阿盛)

〈虎鼻獅〉(阿盛)

〈熊,來了〉(莊裕安)

〈蔑世〉(張瑞芬)

〈延伸練習〉(張瑞芬)

○票作品

〈熱帶擾動〉、〈懶尸嬤〉、〈髒話記事簿〉、〈一心二葉〉

接著評審針對獲得一票以上的作品進行討論。

一票作品

〈鄉,城〉:評審放棄討論。

〈虎鼻獅〉

阿盛:此篇用淺白方式描寫「為人父者」,技巧不錯,整體完整,我欣賞作者不煽情的表現方式,鄉村語言的表達也很傳神。

廖玉蕙:它情感層面很好,但文句有些沒有經過修飾,過於口語、略嫌粗糙。

〈熊,來了〉

莊裕安:以原住民題材來說,文字乾淨。帶有海明威的味道,雖不如其精練,但充滿幽默,嗅出些微「反英雄」的趣味。在入圍的作品中,類型也特別。

〈蔑世〉

張瑞芬:用兒時鐵道雜貨店的阿婆去對襯童年時候的回憶,情感有讓人觸動之處,但文字刻意是它的瑕疵,在銜接上有問題。

〈延伸練習〉

張瑞芬:題材有趣、題目選得有意思,鞋、帽、圍巾都成了身體延伸出去的一部分。然而文句太長,不夠純熟自然。

兩票作品

〈天天鍛鍊〉

莊裕安:對健身房「健身」的風氣與情況描寫極佳,但「父親中風後的復建」其篇幅也應等量齊觀,甚至才是重點所在,作者涉入程度卻不夠,架構頭重腳輕,比重失衡。

張瑞芬:這是我心目中極好的一篇,文章前面的鋪陳是有意義的,作者將年輕的自己與衰老遲暮的父親其遞嬗關係,使用「鮭魚」和「孔雀」的意象來比擬,傳達「垂垂老矣」的身軀對生命做出貢獻、完成使命,然而「青春雄性」的軀體卻反之。篇名取為〈天天鍛鍊〉非常平實,有如一句在做體操時會說的口語,但在每天斤斤計較想使自己變得更年輕美麗的時刻,文章背後表現出的卻是生命在交接時的損耗。整體對比運用得宜,不矯情、有奇想,也轉出一層深意,是這幾年文學獎少見的類型。

阿盛:我欣賞突然冒出的「鮭魚」象徵,反而對文章有銜接作用,就像電影裡場景轉換的鏡頭。像張瑞芬提到的「遞嬗」部分,作者一定有此企圖,否則不會使用「孔雀雄性的羽毛」與「鮭魚逆流而上」的譬喻。在文本上,企圖表現得仍不夠完整,文字也需要加強,但依舊是值得考量的篇章。

〈洗〉

隱地:通篇皆書寫女性,作者使用誇張手法赤裸地呈現,非常勇敢、毫不避諱,甚至有些細節令人「驚嚇」,似乎是要我們正視身體「醜陋」的部分。但女性經期與年齡的謀合有矛盾之處,出現「常識」上的問題。(後隱地放棄此篇)

廖玉蕙:某些細部敘述過於直接,失去美感,對女人「老朽」的觀點失之偏頗,彷彿女人年老便成為不完整的個體。

張瑞芬:題材處理不佳,而作者自我年齡設定混亂,看不出其界線,無法判定是年輕人或少婦。不同世代觀看自己的母親、祖母,角度其實會不同,這是作者明顯的失誤。

三票作品

〈宅男物語〉

廖玉蕙:這篇作品是我心中非常高分的文章。作者使用輕鬆筆法談論流行現象,舉例從古到今、從海外到傳統的中國,雖有些「炫學」,但例子拈來適切有趣,並不蕪雜,在嘻笑怒罵中顯現悲涼。刻畫此世代人物習性十分細微,閱讀時可充分體認其心情。

阿盛:我不太喜歡這篇作品,它引用過多資料,一篇散文創作大可不必如此。建議作者應盡量消化這些資訊,運用自我語言說出。

莊裕安:此篇語言流利、文字無疙瘩,修辭上沒有需要修改之處,亦無「msn火星文體」的「短」、「斷」、「喜歡借用同音字」等瑕疵。原本擔心會如「維基百科」般拼貼,然愈讀愈顯題材豐富,漸融作者個人觀點,不使人感到破碎,顯示一種「高級kuso」感。這類型的文章其實容易寫得令人生厭,因為有炫學成分與大量次文化出現,但我覺得作者可能是名作家級寫手,才能如此控制得宜。另外文章也有其弔詭之處,作者向外溝通、呼喚大眾閱讀這點倒是一點都不「宅」。

張瑞芬:這篇也是我很喜歡的作品。「喜歡」是指不被其文字所折騰;或者原不看好,但愈讀愈好看時會讓人感覺正面。光看篇名會覺得此篇一定不怎麼樣,但漸入佳境時發現文章極有層次,而陷進閱讀圈套後,作者提到「宅不是一種外在環境,其實是一種心境」開始,意思轉深一層,已不單純寫表面的瑣碎。而短長句交錯穿插地使用,使文章具流暢性,技巧看似容易實則困難。題目不絢麗,卻是一齣上乘喜劇。

〈蟬〉

隱地:表面寫一個高考生需要處於安靜的環境讀書,透過「蟬」短暫的一生,演繹苦讀多年只為幾個小時的考試,層層串連,使人也如蟬。開頭似不經意,但作者是「用了心」的,整體文氣綿密,頗富有結構層次。

廖玉蕙:將人多年的沉潛以「蟬」做譬喻十分適切,加進一個行蹤飄忽的外國人角色,有種「訪隱者不遇」的味道,也與夏蟬的情調扣緊繫連。我亦同意隱地所說的,作者那種舉重若輕的寫法,實經過精心設計,布局極有情味。

莊裕安:文字漂亮,比單純的田野書寫佳,文章所提的三人皆落入「蟬」的意象,不僅隱喻他人,也觀照自己。作者更寫出「禪」意,彷如生活偶得。

阿盛:這篇文章唯一的瑕疵與〈宅男物語〉一樣,都是引用資料的部分,我還是認為創作者應該經過吸收消化再書寫出來。

張瑞芬:設定一個「外國人」對談角色的概念是好的,然對其如何出現交代不清,應多所著力,加強真實面的豐厚性。

〈手〉

隱地:多數描寫親情的題材,重點都放在「母親的手」,但作者卻用「自己的手」起頭,令人漸漸被吸引,使讀者好奇想去揭索,最後再帶入親情,題材雖舊但寫法翻新。

廖玉蕙:母親的手歷經許多艱辛但依然厚實,有如富貴命者,此點矛盾無法扣題。或許作者是想做一個反諷的對比?

莊裕安:文章有向心力,寫「手」而不橫生枝節,無逾越題目。但因為「手」的題材簡單,應有更豐富的寫法。

張瑞芬:在母女之間情感部分著墨不深,銜接不清楚。

〈番仔田記事〉

隱地:此篇是我心目中的第一名,談論死亡卻沒有陰鬱悲戚的氛圍,反而像作者形容的「空氣中有一種淡淡的甜馨」,但若改題為〈輓歌歡唱〉會更動人。文氣飽滿,也有恰到好處的黑色幽默穿插,並加入詩人哲理名句,如同文章的背景音樂,令散文境界因此拉高,整體一氣呵成。

廖玉蕙:全文以湯瑪斯的詩句交錯其中,書寫整個家族的死亡見證,具節奏感,文字沒有缺點,也十足扣題。

莊裕安:寫來有如地方誌,但使用人物為主角來述說,文氣通順,調味鹹淡適中。然建議作者勿用西方標點或半形句讀,閱讀會更流暢。

四票作品

〈尋找紅莓果〉

莊裕安:不喜歡這篇作品的原因在於它的敘述過於感傷,而以「疾病書寫」來說卻又太甜,文章充滿童話的虛幻感。整體來說,文字、情境沒有問題,但不喜歡其調性。開頭的鋪陳過於刻意,誇張強化的東西也減弱其普遍性。

阿盛:這是我列於前面名次的篇章,它是不純粹的散文性質,我可以接受其類似卡通、小說的表現手法。

張瑞芬:這篇我倒不覺得它「甜」,當悲劇已發生,卻看不到眼淚;它不是沒有眼淚,而是私底下已經流乾,展現在眾人面前的是內斂後的平和心境。當孩子走丟時,以「你是不是把自己變不見了」映襯「魔術師」的橋段,在若無其事中顯現辛酸;用童話方式做包裝,是因為發現事實無法改變,只好在夢幻中寄託幻想。作者使用沒有感情的方式壓抑悲傷,接近一則悲涼寓言。

隱地:前後使用「魔術師」的段落,有試圖描寫成童話的想法,這種類型在散文裡是比較少見的。

廖玉蕙:此作容易閱讀,但愈看愈甜膩。「小孩子走失」的那段,緣分斷絕的說法太過誇張,以「魔術」包裝全篇是稍嫌刻意的設計,也缺乏寫實度,但整體而言我還是欣賞的。

評審逐篇討論後,兩票作品〈天天鍛鍊〉以及三票以上的作品共六篇,皆獲評審同意進入第二輪投票,最高分為六分,逐篇給分。計分結果依得分高低排序為:

〈宅男物語〉25分

(隱地4分、廖玉蕙6分、阿盛3分、張瑞芬6分、莊裕安6分)

〈番仔田記事〉19分

(隱地6分、廖玉蕙4分、阿盛2分、張瑞芬3分、莊裕安4分)

〈蟬〉18分

(隱地5分、廖玉蕙5分、阿盛1分、張瑞芬2分、莊裕安5分)

〈天天鍛鍊〉15分

(隱地1分、廖玉蕙1分、阿盛6分、張瑞芬5分、莊裕安2分)

〈尋找紅莓果〉15分

(隱地2分、廖玉蕙3分、阿盛5分、張瑞芬4分、莊裕安1分)

〈手〉13分

(隱地3分、廖玉蕙2分、阿盛4分、張瑞芬1分、莊裕安3分)

評選結果依得分高低,五位評審皆同意通過,首獎得主是〈宅男物語〉,二獎得主〈番仔田記事〉,三獎是〈蟬〉。另外兩名佳作則頒給同分的〈天天鍛鍊〉與〈尋找紅莓果〉。●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