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反攻大陸

2008/01/14 06:00

◎侯吉諒

這次在畫展認識一位新朋友,他對我的作品非常讚美,看了很多次,覺得創造了傳統繪畫的新境界。

這是我最在意、努力的方向,因此對他的肯定,很覺得高興。

他說,我的作品和他以前所看過的「國畫」完全不同,可以看得出來功力很深,又充滿現代的意境,這種作品完全展現了中國傳統藝術在台灣傳承的完整,而又有了新的發展,「應該早點安排到大陸去展覽」。

其實這幾年陸續有一些認識不認識的朋友來邀請去大陸展覽,但我都不為所動。原因是到大陸展覽很麻煩,而且可能要花費不少,光是運輸就是一個大問題。

當然,以個人的力量去展覽,一定會有許多困難,展覽的事務太多,細節太雜亂,很不容易照顧周全,如果沒有其他力量的幫助,這樣展覽一次下來,可能元氣大傷。

但這位朋友覺得,大陸的經濟起飛,有錢人多的是,拍賣很火,藝術市場正熱門,市場不可小看。

這我完全了解。2003年,大陸書畫市場整體營業額突然暴漲十倍,各地的私人畫廊、拍賣公司雨後春筍般成立,台灣的畫廊也紛紛到大陸去開展事業,不但在當地經營書畫,也引進大陸的藝術作品到台灣來。2004年開始,台灣的畫廊博覽會展覽的全部是大陸畫家的作品,2007年的「年度藝術家」,選出來的,甚至是一位大陸畫家。這位畫家為什麼在台灣的畫廊博覽會中得獎,在Google可以查到很多資料。

總之,繪畫是藝術,畫廊做的卻是生意,既然是生意,當然追著錢跑,高明一點的,就是創造錢流的趨勢,這點,1980年代台灣股票第一次上萬點的時候,台灣的畫廊吃過一次豐盛的甜頭,目前大陸藝術市場的熱潮,其炒作模式幾乎是當年的翻版,因為藝術投資是最暴利的行業,而且這次的市場規模更大、機會更多,因為兩岸三地的華人財富,遠非1980年代可以想像。

不同的是,這次台灣畫廊的焦點是放在大陸畫家,及早經營的,多少有所斬獲,因而帶動台灣畫廊的集體出走,畫廊是許多蒐藏家的耳目,當然也把台灣蒐藏家的眼光和投資都帶到大陸去了。

相對來說,台灣畫家要去大陸發展,卻得自己出錢出力,不少台灣畫家到大陸去,花了不少錢,但最後只得到一個虛名。

兩岸經濟發展的消長,文化事業最可以感受現實情形。

大陸的情況是官商結合,全力衝刺他們曾經落後的經濟建設,不斷創造賺錢的機會,許多大陸畫家畫價從一件數百元人民幣,在短短十年內漲到一才(30×30公分)數萬元人民幣,那已經是台灣畫家最高價錢的數倍,價格漲幅,以百倍計算,其中暴利,當然不言可喻。

注意文化藝術新聞的人不難發現,「比較厲害」大陸的畫家、藝術家,走的都是國際路線,來台之後,必定有台灣最具有指標性的畫廊、文化界參與,這些人都是媒體的最愛,自然而然,很快就「占領」了台灣的媒體與市場。

八年來,台灣的政府空轉、在野黨概括性反對,社會的競爭力嚴重退化,民間企業當然只有不擇手段求生存。

在這種情形下,還看到許多大陸畫家不斷在官方、民間的贊助下來台灣展覽,甚至被選為台灣畫廊博覽會的年度藝術家,很難讓人沒有一點感慨。不團結的台灣社會,加上一定程度的大陸潮,台灣被「掏空」的,豈只是經濟而已?

有人預測大陸的藝術市場即將崩盤,但也有人認為會一直持續發燒到2015年,這些說法,時間尚早,無法驗證,但台灣文化產業的蕭條,卻在眼前。

我比較擔憂的,不是市場的消長,也並不特別在意個人展覽的銷售情形好壞,但對台灣政府的無能、社會的亂象,以及媒體的興風作浪,卻有深沉的感慨,在這種情形下,還無止盡地耗費大量社會成本去談獨立、拚入聯,要開放、講統一,新朋友建議我拿書畫創作去「反攻大陸」,我覺得,就和國民黨當年喊的口號一樣,很難實現。●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