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爸爸的孩子

2008/02/04 06:00

◎詹雅蘭

有時候,所謂的「印痕效應」不一定只跟隨著第一眼的視覺接觸,或許也存在於不可言說的感知當中。

不知道為什麼,我女兒的眼中只有父親的存在。打從可以表達喜悅與嫌惡開始,她的注目總隨著爸爸而轉移,心緒隨之起伏,彷彿那個男人才是真正生下她的母體。至於我,似乎只是個隨侍在側的,閒雜人等。

我清楚地明白,她是典型「爸爸的孩子」,以一種明確而偏心的態度,宣告自己的派系路線。這樣的局面讓人有些低落,低落的並不是來自於醋味的心情,而是知道這個孩子在長遠的日後,極有可能放大自己對父親的認同,但卻降低對母親的同理心。因此,與其說是吃醋,倒不如說,那是一種難以啟齒的孤單。

如同身邊的朋友裡,幾個標示鮮明的「爸爸的孩子」,一談到父親,臉上總會漾出相同的光彩,但論及母親時總是平淡地帶過。即便是父親總一再捅出大簍子,讓家裡舉債度日,即便母親扛下一家重擔……然而,朋友卻永遠只記得父親義正辭嚴的論點,口中大器的處世之道;至於母親,卻總是與細瑣的生活小過失畫上等號。

許多時候,這樣的差別對等也惹火了他們的母親,漸漸地挑明一切,指稱哪個孩子是「媽媽的」,哪個孩子又是「爸爸的」,家中各立山頭,各自對峙。

回想自己,曾經也是爸爸的孩子,想要一顆排球,一台隨身聽,諸如此類看似奢侈品的物件,是絕不會跟媽媽開口的,但卻明確地知道有誰可以毫不拒絕地,在下班之後神祕地交到我手上,那時,完全不去細想,母親正為了幾百元做手工到深夜,用冷水敷著睏極了的眼,替店家剪著數以千計的檳榔。

我和爸爸的祕密,媽媽始終知道;我是爸爸的孩子,她也十分明瞭。

應該嫉妒的情緒,卻從未在她身上見過,相反地,在不平衡的槓桿的那一端,她卻總以一種充滿欣賞的表情,看著我們的互動,彷彿,這是她所衷心期望的結局。彷彿,看到兩個自己心愛的人,各有所屬。

當我凝視著爸爸時,她卻選擇專注地凝視著我,不曾收手,不做切割。

對她而言,愛是一份禮物,不是酬勞,不需用任何方法兌換。

看著女兒,我試著將所有念頭回歸到最初,其實,只要她能帶著Double的關愛存活於這世上,理解到愛的厚度……我,就算有些孤單,似乎,也無關緊要了。●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