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旅遊】 在關島,尋找查莫洛風情

2008/02/14 06:00

關島歷經300多年西班牙殖民,還留有碉堡遺跡。

撰文˙攝影/夏行

蘇列塔德堡眺望台上,還有西班牙人帶來的砲台。

關島是西太平洋密克羅尼西亞群島中最南邊的島嶼,島上原民查莫洛人在西元前2000年,陸續從東南亞移居關島,他們以拉堤石興建高腳屋,在颱風與地震頻繁的關島上,一代代開枝散葉,擁有自己的語言與傳統歌謠、舞蹈。

祭典結束後登場的烤豬,讓人食指大動。

根據查莫洛人歷史,16世紀航海家麥哲倫歷經長期航海而奄奄一息,在原民熱情款待下,航海船隊才能安然返回西班牙,從此,被西方「發現」的關島,展開了長達300年的西班牙殖民史。

天然池的跳水台,最受查莫洛少年喜愛。

關島在美西戰爭中,成為美國領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曾經遭到日本佔領2年多,隨後於1944年被美國奪回,如今放眼望去,觀光客多為日本人,僅在美軍航空母艦停靠時,美國大兵湧上街頭,才能感受到這裡屬於美國領地。

關島各地可見彩繪水牛雕像,隻隻具特色。

想要在關島尋找查莫洛「原味」並不容易,在觀光客聚集的中北部,查莫洛人講得一口流利英、日文,想要貼近查莫洛人日常生活,不妨驅車南下,尋訪歷史遺跡與村落慶典,感受當地風土民情。

關島東南方的YONA村10月初會舉辦天主教遊街嘉年華會。

進查莫洛文化村 聽老奶奶話從前

靠海的查莫洛文化村風光明媚,且「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設有多間解說草屋,不僅為觀光客解說導覽,讓大家瞭解早期查莫洛人的生活方式,也為完全西化的查莫洛下一代保有文化認同。

查莫洛奶奶露西以流利英語,為我們示範百年前查莫洛人遵循的傳統生活,取材大自然的椰子、海水、植物,製成椰奶、椰油、海鹽與麻繩、編織藝品等,先民的生活智慧和一般海島原民的生活大同小異,但對照起查莫洛人今日吃漢堡啃薯條的生活,落差之大,仍不免讓人詫異。

示範小屋散落在村內,露西在椰糖小屋內示範如何取出椰肉、研磨,坐在椰肉專用的研磨椅,小板凳高度的椅子,前方黏有一把剉刀,方便將椰肉製成椰粉。露西說,小時候因家中貧困,這些農活她全做過,她將椰肉用手一擠,椰奶流出,取出椰糖分給觀光客享用,一旁的查莫洛小孩早已迫不急待拿糖,她們全是露西的孫女。

發現關島 眺望麥哲倫登陸地

關島查莫洛人的命運,在西班牙航海家麥哲倫發現登陸後,有了戲劇性轉折。關島在300多年的西班牙統治下,西方文化深入查莫洛人生活各層面,宗教、飲食、建築等,無所不入,原有紅米飯與茅草屋的關島,開始有了西方的船堅砲利與碉堡。

南部的蘇列塔德堡Fort Soledad眺望台,位於猶麥特克灣西南峭壁上,建於19世紀初,是當時建造的3座古堡中保存最好的一座,從下車處走上最上方,可看到一座石造的衛兵崗哨,一旁還有砲台,早年此處是眺望西班牙戰艦或監視英國海盜最佳位置。

從蘇列塔德堡俯瞰海灣,景觀宜人,可以鳥瞰猶麥特克村全景,據說猶麥特克村是麥哲倫於1520年登陸關島後,第一次接觸到查莫洛人的地方,麥哲倫登陸點旁有座San Dionisio教堂,也能從眺望台上看到。

村落祭典節慶望彌撒及聚餐

面積約2個台北市大小的關島,到處可見天主教堂,當地查莫洛人約有8成為天主教徒,信仰相當虔敬的查莫洛人,深受西班牙殖民文化影響,從宗教儀式可見一斑。

每年從10月開始,是關島各村祭典節慶舉行的時間,全島19個村莊各自信奉一個守護神,每逢守護神的祭日,全村聚集在教堂內,舉行盛大的節慶活動。

10月初的YONA村嘉年華,猶如台灣的酬神繞街,活動在週六傍晚登場,村內教堂裡的莊嚴的天主教彌撒,為儀式揭開序幕。望完彌撒後,村民魚貫步出教堂,在主教與神職人員護航下,抬起聖者雕像,村民拉起載滿蔬菜花果的手拉車,開始繞著村落遊行,查莫洛人稱此為「Na’ Taotao Tumano」。

遊行完後的重頭戲為全村聚餐,教會委員會成員各司其職,早在嘉年華會前就已分頭準備豐盛菜色、飲料。從食物中可觀察查莫洛的多樣文化,匯集西班牙、日本、韓國、美式及中式菜色,及查莫洛最愛的燒烤自助吧台,讓活動禮堂內香氣四溢,熱鬧滾滾。

色提灣瞭望台 火山與海溝景觀

關島是由菲律賓板塊與太平洋板塊擠壓而成,歷經激烈造山運動的關島,至今地震頻繁,島上陸地為火山噴發的岩漿形成,目前關島為死火山,要瞭解關島的形成與地質,必須到色提灣瞭望台一遊。

關島的火山地質,使得其水源含有高成分石灰質無法生飲,果樹也不多,島上無花、少農作,所有提供給觀光客的食物多仰賴進口。

遊客一路走上階梯,爬上色提灣瞭望台,可欣賞海拔1300多英呎的閃電山,其基座是位於馬里安納海溝,關島海水清澈透明,也正因為位於萬米深的海溝旁,若從海岩底部計算,閃電山可稱為世界第一高峰,從瞭望台俯瞰海岸線,讓人心曠神怡。

天然跳水台 查莫洛少年最愛

位於查莫洛文化村不遠處的伊納拉漢天然池(Inaarajan Natural Pool),是關島人的私房景點,天然池附近設有多座涼亭,是附近一帶村落民眾郊遊野餐的好去處。

天然池是礁岩天然形成的一潭水池,將洶湧海浪隔離在池外,池面平靜無波,安全無虞,近來也成為不少遊客喜愛的浮潛點。,池邊還有一座居民DIY的跳水台,查莫洛少年特別鍾愛在此跳水,磨練跳水絕技。

遊客在天然池野餐時,還能欣賞到查莫洛少年的後空翻、側空翻跳水,讓人驚嘆連連,就連觀光客也恨不得脫水下池,好好享受天然SPA,一旁的礁岩還有階梯可爬,喜愛冒險刺激的遊客,可爬上礁岩,欣賞海潮拍岸翻湧出成片浪花。

文化融入觀光 舞蹈、歌謠與水牛

在關島,除了教堂多,水牛雕像更多!水牛早期是關島人重要的交通、謀生工具,目前已成為關島的象徵動物,但居民飼養的水牛卻寥寥可數,面對日漸凋零的農村文化,關島人以花稍的水牛雕像緬懷過往純真歲月。

不論是各大飯店、餐廳還是商場,到處可見穿上不同衣服的水牛像,屹立在沙灘、街道上,在中北部觀光區,水牛近似廣告招牌,宣揚關島的熱情、友善,反倒在淳樸南部較有機會一睹水牛真面目,但在知名景點,慫恿觀光客和水牛合照,是查莫洛人謀生的方式之一。

查莫洛人熱愛歌唱、舞蹈,但歷經西班牙、美國、日本殖民,留下的傳統歌謠不多,就連舞蹈也摻雜了西班牙的熱情。為符合觀光業需求,查莫洛舞蹈團的商業氣息濃厚,純為表演用,舞碼五花八門,從炫目的火把秀到歐式的舞蹈都有,編排的舞碼熱情洋溢,十分受到遊客歡迎。

旅遊資訊

◆航班:可搭華航由台北直飛關島。

◆匯率:1美元約換台幣32元。

◆時差:比台灣快2小時。

◆簽證:免簽證。

◆相關資訊洽詢關島旅遊局台灣區辦事處,網址

http://www.visitguam.org/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