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難知的往事

2008/07/09 06:00

◎庄腳人

提到台灣歷史,很多人都會說四百年來如何如何……吾人以為不要說四百年,就是終戰後日本人離台,唐山人來台,蔣介石委員長麾下的陳儀將軍,憑什麼能在當時的公會堂(現在的中山堂)接受日本安藤總督的「降書」。尤其在那個會場,為何除了中華民國國旗以外,還有美英蘇等聯合軍主要國家的國旗,及其他一切的意義等,大多數人可能都不知其所以然。

終戰迄今,已經六十餘年,期間實在變化太大。以日常生活飲食為例,很多人到餐廳用餐,都喜歡以地瓜稀飯配菜脯蛋或地瓜葉;但是對吾等老一輩的人而言,一提到地瓜或地瓜葉以至菜脯蛋,就毫無興趣甚至厭煩。因為早期經濟還沒如今富裕時,每天三餐大多是用地瓜葉或地瓜籤(乾的)和米煮飯,配菜則是菜脯(蘿蔔乾)、醬瓜等醬菜,而魚、肉、雞、鴨等珍貴食物,要等到迎神拜拜或新春過年及端午等節慶時,才嘗得到。尤其在除夕過年圍爐時,雞肉每個人只能分吃一塊,因為大部分要留下來招待新春來訪的客人,這是當今年輕人無法理解,甚至會認為是騙人的故事。

至於為何在終戰當時的平均壽命只有五十多歲,因為當時的環境衛生差,人們的營養普遍不好,且一旦生病只好仰賴村莊內的神明占卜其病症,及透過乩童開出的漢藥方治療,所以多數人都因延誤醫治,且不知其病名而死亡。而當時各村莊不但沒有醫院,連開業的西醫診所也沒有,雖然有些地方或許有「漢藥店」兼漢醫,但多數病人都信賴神明,透過乩童指點神符或藥方,致使冤枉死亡的居多。

例如要治療感冒、頭痛、拉肚子或受傷的小病症,當時曾有「寄藥包」這樣的行業,將止痛、退熱、止咳、止瀉以至仁丹等食用藥,及治傷的優碘、紅藥水等藥品裝入「藥包」,寄放在每個家庭,而家人若因故生病或受傷,就可以從「藥包」裡取出適當的藥品服用。而寄放「藥包」時,在其表面都有記入「藥包」內所放入的藥品名及單價和數量,經過大約一個月的時間,寄送者就會到所寄「藥包」的家庭,挨家挨戶巡看藥品用掉多少,並就使用掉的藥品價錢收取現金,同時補足數量,而藥包內若有過期的藥品,就會換新,以免發生意外。

早期除了「寄藥包」,另有賣化妝品的行業,就是一般所謂「賣雜細」(台語)的行商。「賣雜細」的人,會用「扁擔」(將竹子剖半使用)肩挑兩個裝化粧品的木箱,一邊走,一邊手上搖著「搖鼓」。在家的婦女們聽到「搖鼓」的聲音,就會出來選購化妝品,當時所謂的化妝品,並非現今的香水、口紅、乳液、香皂等高貴物品,而是澎粉、茶油等原始粗糙品項。除去以上這些,另外還有專門為年輕男女做媒的「媒人」,及到處去買水牛回來飼養,然後再出售賺錢的行業,但因當時水牛有「牛籍」,每有買賣都要到「庄役場」(現今的鄉公所)辦理「牛籍」轉移手續。這些對年紀稍長的人而言是難忘的「往事」,然而對當今的年輕人而言,卻可能是難知的古早「往事」。●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