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道德教育

2009/02/25 06:00

◎庄腳人

日本電視劇《阿信》風靡台日,在筆者腦海中印象最深刻的,是阿信看著其他小孩背著書包上學,而自己卻因家貧無法上學時,一邊背著小孩,一邊拿著書本自習的影像。《阿信》是描寫日本早期佃農(日語稱為「小作人」)貧苦家庭的狀況,為了能吸引觀眾及收視,從腳本的取材、導演的手法與各個角色的挑選,以至演員的演技及音樂的配合等,在在都可說是一部引起人們共鳴和賺人熱淚的成功電視劇。

然而日本另有一部真人實事的故事。老一輩曾經在日治時代讀過當時公學校(小學)的人,可能還記得課本裡有一篇〈二宮尊德〉。二宮尊德統稱叫「金次郎」,他是農家子弟,其誠實、正直、孝順、慈悲、勤勉等善行皆備受景仰,被公認為最能體現日本國民性的版本。二宮尊德為了幫助病弱的父親,耕耘農業、撿木柴生火、結繩子等,整天無休地忙著,只能利用片刻休息時間讀些書。他的父母相繼過世,有限的農田也被洪水沖成荒野。

二宮尊德的命運陷入了谷底,但卻不怨歎命運,也不恨天地世間,只懷念辛勞養育他的父母雙親,有時也會流淚感謝。二宮尊德在十七歲時,向各農家求取剩餘的稻苗,在空地種植,並用心照料,終能收穫一袋的稻米。二宮尊德感恩地說,他是受到人及天與地的關愛照顧,才能得到這一袋稻米。他說所有人,都是受到太陽所象徵的天及地與人的惠賜才能生存,所以要心懷感動與喜悅,如此一來,人生才有意義。

二宮尊德認為天、地、人的惠賜是「德」,所以人生的根本之道是德。二宮尊德為了感謝與報恩,以此精神將衰退的六百個農村予以重建。二宮尊德的道德觀及勤勉精神,成為日本道德教育的重要教材。原來日本全國各小學都有一尊二宮尊德背著柴薪、手拿著課本在讀書的銅像。戰後曾一時荒廢,現在為了加強道德教育,日本各地小學已紛紛回復建立二宮尊德的銅像。

台灣當前的教育,尤其幼教或小學,大多偏重在語言及知識,或許也有教導做事的方法,但幾乎都忽略了「做人」的道德教育。吾人認為「做事要緊、做人更要緊」(台語)。所以呼籲教育當局及各個家庭,應重視做人的道德教育。否則將來我們的社會,會成為有錢無德的野蠻、不文明的社會。●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