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洛杉磯傳真〉 中國大陸的三代公共知識分子 ---在「思沙龍」上的演講之二

2009/09/02 06:00

◎王丹

中國大陸的第一代公共知識分子出生社會的大變局之下的20世紀初期,在他們開始吸收知識的階段就受到「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的薰陶。他們的成長階段,中國面臨生死存亡的民族危機,軍閥混戰,外敵入侵,在在使得他們無法不直接面對社會問題,所謂「華北之大,安不下一張安靜的書桌」就是最好的寫照。從知識分子變成公共知識分子,是那一代學人不得不的集體選擇,因此也鍛造出了中國歷史上迄今為止最優秀的一代知識分子。他們之中,包括了胡適、陳獨秀、殷海光、李大釗、魯迅、陳寅榷、傅斯年、梁漱溟、胡風、丁玲、羅隆基等等。

這一代公共知識分子最大的特點,誠如李澤厚先生早在80年代就指出的,處在民族救亡和思想啟蒙的雙重使命的壓力之下,因此很快就出現不同路線的分歧,一部分人如李大釗,陳獨秀等急劇左傾化,發起了最終也吞噬了自己的社會主義革命;另一部分如胡適,傅斯年,殷海光等堅持自由主義,最後被迫離開大陸。這一代公共知識分子在1957年的反右運動中被毛澤東和中共一網打盡,使得「公共知識分子」在中國大陸銷聲匿跡20年之久。

1976年中國結束了「文革」的社會災難,開始重建工作,第二代公共知識分子得以逐漸成形。他們可以說是反思之後的一代,對於狂熱的革命熱情和烏托邦幻想已經有了相當的警惕,但是又依舊延續了五四一代的理想主義熱情。這一代公共知識分子鑒於過去30年的經歷,因而,對於民主自由的普世價值的訴求成為他們的精神歷程的主旋律。而「啟蒙」,就成了集結他們在一起介入社會的統一旗幟。這一代公共知識分子的代表,包括了在整個80年代鼓蕩風潮的李澤厚、包遵信、王若水、郭羅基、方勵之、劉賓雁、王若望、許良英、戈揚、王軍濤、陳子明、蘇曉康等人,包括深受他們的影響,發起了1989年學生運動的「八九一代」大學生群體,以及90年代初期的一些零星代表,如李慎之,劉軍寧等。這一代公共知識分子是中國大陸社會轉型的主要推動者,他們介入社會的努力在天安門民主運動中達到巔峰,但是也受到中共當局的全面清洗與打擊,之後又是幾乎20年出現了公共知識分子的斷層。

中國大陸第三代公共知識分子,我認為目前正處於成形的階段。隨著社會結構的多元化發展,以及介入社會的手段(即網絡)的進步,愈來愈多的知識分子開始致力於公民社會的建設。劉曉波等08憲章群體,許志永等維權律師群體,艾未未等民間思想者群體,李銳等黨內民主派群體,韓寒等「80後」一代群體就是他們的代表。他們的努力,可以看做是國家與社會的角力的象徵,也是觀察未來中國大陸社會變局的主要因素之一。

從民族救亡,到思想啟蒙,到公民社會的建設,中國大陸一百多年以來的三代公共知識分子為了重建中國的政治秩序與生活秩序,走過了一條漫長而艱辛的道路。

●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