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小說語言蛻變中 <2之1> 第五屆林榮三文學獎短篇小說獎決審會議記錄

2009/12/13 06:00

短篇小說獎決審會議現場。

時間:2009年10月25日下午2時30分

小說語言蛻變中 <2之1>
第五屆林榮三文學獎短篇小說獎決審會議記錄

地點:《自由時報》一樓會議室

決審委員:平路、李喬、東年、施淑、單德興(依姓氏筆畫排列)

記錄:孫梓評

圖:王孟婷

攝影:陳奕全

決審會議開始,林榮三文化公益基金會執行長蔡素芬報告收件情形,本屆共收到440篇來稿,數量與去年相近。由六位初審委員蔡逸君、吳鈞堯、鍾文音、陳雪、甘耀明、黃麗群,分三組,選出33篇晉入複審;再由複審委員林宜澐、林黛嫚、林俊頴選出13篇作品晉入決審。五位決審委員公推李喬擔任主席。

李喬:我連看了三次,深怕對不起這批作品。一個簡單的心得:每一篇都很好,每一篇都有問題。首先請各位發表整體看法。

單德興:我剛評完梁實秋翻譯獎,幾百篇讀下來很累,因為都大同小異,所幸有原文可對照。這裡的短篇小說則每篇都是原創的,因此,評審標準只好訴諸個人經驗或文學訓練。精確的文字之於短篇小說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其次是故事本身的說服力,應有其內在邏輯,與主題有適當搭配。再者,作品除了在技術上使我們信服,作者能否提供新的眼界(vision),使讀者對人性或世界有更深的領悟與體會,都是我評選的重點。

東年:今年我是第二度擔任此獎決審,想建議大家重新思考「鄉土文學」如何延續的問題。戰後以來,鄉土文學書寫是主流──特別的時代有其特別的憤怒與憐憫,以「鄉土」為名,或有其疑義,但若將「鄉土文學」做為一個議題,我們應能為它重新定義:「鄉土」不一定就排斥「都會」,凡是書寫「此地」的生活與感受,都可納入。關於審稿標準,我會判斷參賽作品所觸碰的議題是否夠大,有其社會性、歷史性、思想性,然後再進一步要求參賽者文本裡,應具備語言學基本的結構和形式的法則。

平路:我自己很喜歡這種八千字到一萬兩千字長度的小說徵文,它允許情節鋪陳,帶出敘述張力,是真能分出高下的,也較能興起讀小說的滿足感。這批參賽作品與其他屆相較,文字功力很不錯,有幾位作者使用文字時試圖創新,結合異文化,值得鼓勵,畢竟文字是一切的基礎。不過也確實如主席所言,這些作品讀來雖然愉悅,卻都有或多或少的缺點,沒有那種寫作的star已經誕生的感覺。

施淑:閱讀這次作品,就像現今台灣的指考或聯考,往往積分差距甚小,可能只是零點幾分的差別。從文字到技巧,感覺上都有相當高的水準,得閱讀過好幾次,才能分得出高下。此外,在後現代風吹拂之下,題材也顯多元。過往較少在文學獎中看到的外勞問題、醫藥、運動文學……此中都有。如今的參賽作品似乎也已揮別魔幻寫實主義在台灣盛行時期,作者對形式實驗的熱愛。反之,這13篇作品,看不見過往那種既突兀又突出的想像之作,回歸現實主義:有人輕快書寫南部風土,有人細細描繪公寓擁擠,都精采傳達出生活的節奏。

李喬:假如把作品略分為內容和形式,可以發現這次參賽作品在情節與主題方面較差,語言跟文字則相對傑出,彷彿在精緻的華語之外,隱約還出現了一種新的文學語言,是有別於過往閱讀經驗的。

此次晉入決審的短篇小說共13篇,經評審協商後,決議首輪圈選3篇,結果為:

三票作品

〈逼逼〉(平路、李喬、施淑)

二票作品

〈臥室裡的洞〉(平路、李喬)

〈倒數零點四三二秒〉(李喬、單德興)

一票作品

〈貓,A片及形而上的夜晚〉(施淑)

〈小英的夏天〉(平路)

〈13號碼頭〉(東年)

〈嬰兒廢棄物〉(單德興)

〈來去約會瑪莉亞〉(單德興)

〈佛堂〉(東年)

〈煙〉(施淑)

〈井〉(東年)

○票作品

〈悶蛋小鎮〉、〈單人床〉

未獲票作品不進入評比,接下來評審針對獲得一票以上的作品進行討論。

一票作品

〈貓,A片及形而上的夜晚〉

施淑:這篇小說藉著輕快筆調,敘述生命和生活如何變為荒蕪。小說中有一對夫妻,太太罹患乳癌,手術之前決定拍部A片當紀念,一隻貓意外介入了他們的性愛場面;至於形而上的夜晚,則是敘述者與他的女性朋友之間親密關係的缺乏。形而上本應有其嚴肅意義,但在此作品中,變得無從界定,就連它的對面意義也被解消。作者深刻寫出台灣青少年的精神狀態,讀來如馬庫色(H. Marcuse)所言,現代社會看似活得很爽、很幸福,其實不然。其他作品或有零落之嫌,這篇卻很完整,雖寫年輕一代生活意義的空洞化,但又逸出一點溫情。

東年:故事裡出現的貓,是情節所需的文學想像。小說裡那位男生的思維,頗有代表性──他希望他的工作是做自己想做的事。換言之,他沒有工作概念,但又不是不負責任。「形而上」則指生活中現實層面的昇華。

單德興:開頭的手法有點後設。主角兜繞著,卻getting nowhere,陷於自己的困境,不曉得該怎辦。文字流暢,有些場景處理得不錯,但A片的安排讀來仍稍嫌勉強。

平路:我有點掙扎要不要選這篇進入我的前三名,它的文字很有視覺感,描述細節歷歷在目,提到貓狗之處亦十分逼真。缺點是A片的部分是以「講述」完成,稍嫌扁平,若能多點穿插交織,應該會更有趣。

李喬:構想奇特,文字敏銳,讀來令人感動。我覺得文中的A片是個祭典,趕在死亡之前,把生命與性愛交織在一起,因此,雖然描寫的是性愛,但的的確確是一種「形而上」。

〈小英的夏天〉

平路:在無奈生活中人們相濡以沫的情義,作者都以文字鋪陳出來,彷彿他真的從事過小說裡所提到的那些場景與工作。題材雖不新穎,卻成功營造出情境。

施淑:我雖沒選,但第一次讀也被感動。小說裡描述許多小人物、已婚的單親媽媽、從鄉村到都市的流動人口,現實性與社會性都具備。

李喬:作者想以意識流的手法處理,但很多敘述都不是情節必需。小說裡的「阿強」出場太晚,為什麼施暴也沒有交代。作者寫實工夫很深,對堅忍女性的塑造很動人,但主題營造似有不足。

東年:議題與情節都很簡單,之所以寫到一萬兩千字,有點像是為了參賽而充水。

單德興:家暴的處理確實有些突兀,有些小細節,比方描寫「刨冰」的動作如同「浣紗」也不夠精確。

〈13號碼頭〉

東年:作者罕見地在小說裡清楚標誌出地緣位置,這在台灣的書寫中是較少見的。這篇小說也把七、八○年代高雄碼頭船員的家庭生活描寫得相當不錯。

平路:這是一個家庭史詩的好題材,應該要寫成長篇。如果能至少寫到七、八萬字,像一個扇子般再多展開一些,對文中所提到的成長經驗與台灣社會的發展互動,應該能有更多著墨。

施淑:這篇作品確有其稀有性。好比王聰威寫《濱線女兒》或《複島》,之做為一種地誌學。作者也的確應該考慮發展成長篇,小說裡的「十之六」過後,過多的事件與人物登場,令作者手忙腳亂,殊為可惜。

李喬:我只提一點:這篇小說裡的台語用字有很大問題。

〈嬰兒廢棄物〉

單德興:有些作品,你不見得喜歡,卻會挑它。這篇於我亦如是。文字通順,結構與節奏感都有所掌握。主題詭異,略近於戀屍癖。

平路:小說中有些不必要的懸疑或恐怖,真得用這麼強烈的意圖去包裝它嗎?

施淑:全篇寫到回家為止都還不錯,但後頭為死去的嬰兒洗澡、上妝、逛遊樂園,儘管寫得很好,卻不近情理,感覺是為了驚悚而驚悚。

李喬:這篇小說是一種極端情境的設定,作者故意找可能性很低的題材來寫,很不簡單。但就常理判斷,嬰兒已經死去,回到家後應該會發臭,後面所發生的情節就無法成立。

東年:作者使用精確的鏡頭語言,一開始就營造出很迷人的畫面,但確實有如同施淑老師所提到的種種問題。

〈來去約會瑪莉亞〉

單德興:台灣愈來愈是一個多元文化的社會,因此這篇小說觸及了外籍勞工問題,寫不同語言、文化之間可能發生的關係,也關懷了弱勢階層可能面對的衝突,和彼此相濡以沫的情感。

東年:我還滿喜歡這篇,但這幾年文學獎實在太多菲律賓女傭「瑪莉亞」了。我也擔心太多人在書寫外勞時,將其物化、輕蔑。寫山上工人生活的部分倒不錯。

施淑:文學獎評審確實容易因為見到新的題材,而被討好。這篇寫得不錯,但小說裡對角色「阿樹」敘寫不足,讀來略嫌漂浮,缺乏深度。

平路:這篇滿有特色,作者對於語言的經營頗為寫實、生活化。情感寫得淡,卻不俗氣。可惜在著墨幾個人物的關係時,無論是觸及男女、階級、族裔,都仍落入套式。

〈佛堂〉

東年:我基於題材的稀有性而投它一票。作者寫台灣工務機構裡最底層的單位,「違章建築拆除隊」,帶著一點淡淡的黑色幽默,可以讀見官僚體系的生態。不做惡意攻擊,而只是荒謬地呈現該生態所衍生的整體文化。

單德興:作者透過小說場景,包括地方民意代表的介入等,生動傳達出「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隨著情節的發展,也漸漸讀見出家人的言行不一、底層公務人員的摸魚打混、述事者置身其中的隨波逐流,確實有其稀有性。文字似乎有意模仿王禎和。部分文字讀來口語,部分文字則過分文雅,有些想耍幽默的片段也未盡其效。在〈13號碼頭〉裡,可以讀出昔今的對比;這篇小說刻意把時空調至「二十年前」,卻不明白必要性何在。

施淑:通篇文字除了使用文雅與口語做為對比,作者亦必然是中文系的,所以很愛掉書袋,卻往往與整體敘述不搭調。部分流水帳式寫法,也流於雜沓。

平路:有些場景很生動,但結構過於鬆散。

李喬:反映出社會現實,適合列於佳作。若能好好經營「佛堂」的意象,應可成為一個「隱喻」,可惜作者著力不夠。

〈煙〉

施淑:這篇的文字很好,讀來像走進一座台灣青少年文化與精神狀態的主題公園。對他們來說,現實生活就似虛擬世界,試圖從性愛尋找形而上的意義。寫軍人放假到賓館去嫖妓的場景有代表性,糖廠那段也寫得很好。

平路:作者的文字很強,寫3P場景歷歷如繪,更有其藝術性。只是,作者實已盡力且稱職地寫出那空虛如煙的青春,卻總還是有一股揮之不去的單薄感──儘管生活本身就是單薄如斯,但轉化為作品時,難道無法有所昇華?甚至,連昇華的願望都讀不見,有點可惜。

單德興:作者雖寫出某一些人在面對困境所持的態度和處理的方式,用原始的行為去感受生命的存在或不存在,但整體觀之卻仍嫌單薄,缺乏vision。

東年:小說的開頭跟結尾,營造超現實畫面,描繪出南台灣的衰敗與虛無,其實是丟給讀者的一則龐大寓言。

李喬:我有一處不解,在這篇小說的「空虛」命題之下,為何那個去嫖妓的軍人,非「小花」不歡?如此執著於一個女性,似乎有違其空虛主題。另外,這篇小說讀來會感動人,但意義的訊息似乎不夠。

〈井〉

東年:這篇作品寫小琉球,適當地在台灣的農業書寫中加入海的元素。作者可能不是很熟練的寫手,文字較淡,描繪整個場景並無太多情緒,卻能適分掌握故事情調。出場人物雖多,但寫得滿生動的,有機地將所欲探討的主題透過小說呈現出來。

單德興:小說題目「井」,巧妙製造出想令人一探究竟的效果,作者似乎想藉此隱喻該島曾發生過一次政治事件,眾人卻避諱不談。

施淑:小說裡經歷過日治時代、受日本教育的外公,後來將日文書丟棄,隱隱約約讀見了白色恐怖的氣味,但敘述相當分散,全篇讀下來,作者意念的發展過於晦澀難解。

李喬:作者有很多文句的交代都不夠清楚,在小說中留下斷層,使閱讀者無法跟隨。感覺上是一個可以發揮的題材,但很可惜沒有處理好。

二票作品

〈臥室裡的洞〉

平路:題材濃重強烈,作者寫男女主角內心的「空洞」和死亡、彼此之間強大的溝通的絕望,卻都能用他很好的文字去支撐。人生中最大的困難,比方深刻的鴻溝所必然導向的悲劇,都在這一萬多字的篇幅中細膩呈現。美中不足之處是,是否一定得用如此強烈的語氣和動作才能結尾?有待商榷。

李喬:這篇作品使我吃驚。沒有一篇小說能容納這麼多問題,使我們不得不討論它。它可說是一篇以「女性觀點」書寫,卻不能稱之為「女性書寫」的小說,將英文中所謂「討厭男人的女人」跟「討厭女人的男人」宿命地擺在一起,很有意思。作者的語言生動到讓我雖然不喜歡這篇作品,卻還是不得不選它。

東年:我完全不能接受這篇小說。文中父親與母親的結合,完全是不可能的,因此後面所營造的戲劇性與時髦的情節,就更加無法立足。應該有些「矛盾」,是別的學科無法處理,才透過文學創作去想像,但作者不只虛構了故事,也虛構了一個不可能存在的命題。除非,我們完全不以「小說」看待,而將這篇作品視為一則「寓言」。

單德興:作者相當用心經營結構,首尾呼應,但內容有誇張之嫌。也許我欠缺想像力,確實無法想像這兩類完全不相稱的人,怎會結婚?作者很有企圖心想把同志議題、夫妻間的障礙、母子與父子的問題同冶一爐,但內在邏輯欠缺說服。

施淑:作者把同性戀在台灣現代社會可能的遭遇與夫妻間的難題,都刻板化、絕對化地呈現出來,因為作者寫得很滿,讀者幾乎沒有置身其中、參與想像的空間。文字不錯,主題則缺乏創造性。結尾處,兒子的葬禮後,母親在一個露天餐廳裡所發生的戲劇性轉折,也略嫌造作。(待續)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