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在旅房中,追尋作家的氣息

2010/01/17 06:00

在旅房中,追尋作家的氣息

◎王岫 圖◎潘昀珈

去年初,《武昌街一段七號》一書的出版,又使許多讀者緬懷起了六、七○年代,黃春明、白先勇、季季、陳映真……等作家在明星咖啡廳或寫作、或以文會友的那段文學輝煌的歲月。明星咖啡廳和林海音的客廳,在當時,猶如文學沙龍,也幾乎是台灣文學的搖籃。但海音已逝,她客廳的文人雅聚,只成回憶,而明星重整旗鼓,文學風氣卻已消退,只有老讀者會去那裡追尋昔日作家的寫作足跡和他們活動的氣息。

類似這樣對早期文人經常聚集或待過、住過的地方,美國有一個民間團體「美國圖書館之友」(Friends of Libraries USA)協會,自1988年起,每年總會選拔、公布幾處所謂的「文學地標」(Literary Landmark),包括作家故居、文人常待過的餐廳、圖書館、書店或旅館……等,一方面做為文學的歷史建築,一方面也讓喜愛文學的讀者,能在拜訪這些地方之餘,感染到文學的熱情。

其中,在旅行中,如果透過安排,能住進作家經常住過或聚會的旅館,更能在旅途之餘,感受到作家的人文氣息。例如,到紐約市,大家都知道,開業於1902年的「阿爾岡昆飯店」(Algonquin Hotel),不僅歷史悠久,在上世紀二○年代,也是浪漫、傳奇女詩人帕克(Dorothy Parker)和一群幽默作家、小說家,評論家如班奇利(Robert Benchley)、愛德娜.佛勃(Edna Ferber)……等經常在這兒聚會,唇槍舌劍談文說藝的地方;旅館二樓餐廳的那個大圓桌,就是當年他們這個所謂「圓桌俱樂部」午餐聚會,擦出不少創意火花的地方。他們的故事,曾在1987年拍成獲得奧斯卡獎的紀錄片《十年午餐》(The Ten Year Lunch:the wit and legend of the Algonquin Round Table),也曾在1994年拍成電影《派克夫人的情人》(Mrs. Parker and Vicious Circle)。因著這歷史因緣,阿爾岡昆飯店在1996年獲選為「文學地標」,旅人們投宿這飯店,不僅可想像作家們滔滔高談的風采,透過飯店贈送的以介紹圓桌文人為主題的明信片,也可在這兒感受到他們寫作、思考的氛圍。

文學旅人尋幽旅店

1999年被指定為文學地標的紐奧良的「蒙特羅諾飯店」(Hotel Monteleone),則是許多南方作家住過,且經常出現在他們小說場景的一個旅館。這些作家包括1992年以《無處不在的祭壇》(Little Altars Everywhere)和1996年《Ya Ya私密日記》(Divine Secrets of the Ya-Ya Sisterhood)立足文壇的威爾絲(Rebecca Wells),以及尤朵拉.魏爾蒂(Eudora Welty)及更早之前的海明威、福克納、田納西.威廉斯、安.萊絲(Anne Rice)……等。以《冷血》一書聞名的作家柯波帝(Truman Capote)甚至還向人吹噓說他誕生於這旅館呢!(事實上只是他母親產前住於這裡,臨產前已被緊急送至醫院了。)

德州聖安東尼奧的「梅格飯店」(Menger Hotel)也有一百五十年歷史了,它在2000年被指定為文學地標,因為它接待過小說大師歐.亨利和著名劇作家王爾德等人,這個旅館還保留著舊日的樣式和氛圍,像王爾德登記入住時的三樓大廳、大理石地板及家具擺置等,恍若文學家的身影依舊縈繞於此一樣。

有些旅舍小店,雖然還未被指定為文學地標,在文學旅人中卻也很有名氣的。例如,國內作家成寒常召集一些喜愛萊特和歐姬芙繪畫的讀者,參加她帶領的「萊特&歐姬芙及美國西南之旅」,其中便常安排在新墨西哥州的陶斯(Taos)市鎮裡的「梅寶.道奇.羅涵之家」(Mabel Dodge Luhan House)住個一、兩個晚上。蓋「梅寶.道奇.羅涵之家」這個別墅,現在雖是民宿性質的旅館兼會議中心,它過去的主人可是富裕且文化素養極高的羅涵,她在1918年遷來陶斯後,在這兒蓋了泥磚別墅,取名Los Gallos,專門做為接待藝術家和作家來此繪畫、寫作、談天說藝的文藝沙龍;來過這兒住過的有小說家D.H.勞倫斯、女畫家歐姬芙、女作家薇拉.凱瑟(Willa Cather)……等。如今,Los Gallos成為「羅涵之家」,它不僅還是對藝術、文學有興趣之旅人喜歡探訪尋幽的旅店,事實上它也還兼辦一些文學課程給旅人得空時參加呢!如以心靈寫作聞名的作家娜妲莉.高柏(Natalie Goldberg),便在這兒開設一些結合寫作和冥思、修行的講座。

在密蘇里州漢尼拔(Hannibal)小鎮的「葛斯林邊莊園」(Garth Woodside Mansion),是作家馬克.吐溫小時的玩伴開設的,它曾在1882年接待過馬克.吐溫住過一段日子,當時馬克.吐溫正返鄉準備寫他的那本《在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活》(Life on the Mississippi)。如今,這個擁有八間客房的莊園,旅人仍能在周圍四十公畝的森林、田園散步,追想馬克.吐溫曾在這兒構思、尋求靈感的景象。

海明威高中以前隨家人度假所常住的密西根州佩托斯基市(Petoskey)的「史塔福特培利飯店」(Stafford’s Perry Hotel),現在也被「密西根海明威研究學會」(The Michigan Hemingway Society)做為每年秋季舉辦「海明威週末日」(Hemingway Weekend)活動地方。去年的活動,在10月16日至18日三個週末日,舉辦有關海明威的演講、閱讀及展覽等,主題聚焦在海明威離開家鄉後的十年間(1920-1930)所創作的那本小說集《尼克傳奇故事》(Nick Adams Stories)。屆時旅人來到這已成歷史建築的旅館,還可到附近燒烤店坐在海明威當年手肘靠過的吧檯,遙想這位美國20世紀最偉大作家之一的身影呢!

塑造寶島明星餐廳

另外,愛書人會心嚮往之的還有奧勒岡州新堡市(Newport)的雪維兒.畢奇飯店(Sylvia Beach Hotel)。這飯店以二戰前在巴黎開設文人雅士時常拜訪、流連的「莎士比亞書店」女主人畢奇女士為名,就可知飯店崇敬文人之心意了。果真,在大廳就有一幅畢奇女士和常在書店逗留的大作家喬伊斯(James Joyce)在書店交談的壁畫,馬上就令旅人追憶起當年喬伊斯、龐德、海明威……等作家們在巴黎的活動的風采。這靠近海邊的旅館最動人的是沒有電視、收音機、電話,但二十個房間全部以作家為名,而且以作家作品的特色來布置房間,像以恐怖作家愛倫.坡命名的房間,就漆上黑、白色彩,並有人工磚牆及烏鴉的標本放置,旅人一入住,不就恍如進入愛倫.坡小說裡的情境嗎?喜愛文學的人,來此小住,談不到享受,但閒雅的藝文氣氛是足夠的,每個房間都有大量雜誌,旅館還有一間規模不小的圖書館,面對優美海景,可以讀書,也可以寫作……

國內有明星西餐廳塑造了文藝沙龍聖地了,筆者倒希望文建會近年在推廣各縣文學地景之餘,也似乎可以協助一些飯店,營造成旅館中的明星餐廳,那麼許多讀者大概會樂意成為旅人,不斷在旅房中,追尋作家的氣息呢!●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