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藝術文化】甘為政治附庸 台北市立美術館完全沉淪

2010/04/06 06:00

前年因陳雲林訪台而聚集於北美館的抗議人潮留下混亂的場面,如今,似乎連北美館也因政治目的混淆了自我的專業角色。(資料照,記者鹿俊為攝)

文化評論/凌美雪

北美館即將推出一檔名為「此景此情:大陸油畫名家寫生」聯展,雖名為北美館與中國美術館合辦,卻見新黨黨主席郁慕明以「主人」身分,在網路上以非常政治的語言表示,「相信台灣同胞將張開雙臂歡迎來自中國大陸的藝術名家」,讓人懷疑,北美館是否已沉淪到甘為政治附庸?

為政治效命 美術館失格

台北市副市長李永萍在擔任文化局長期間曾表示,舉凡批評她文化政策過度傾中的人,都是因為支持台灣獨立,大有不在乎別人怎麼想的姿態,也透露了李永萍以政治強勢主導文化的思維,所以,文化局所屬的北美館甘為之效命,一點也不奇怪。

北美館代理館長陳文玲則表示,該展覽源於去年台北市兩岸人民交流服務協會的提案,館方認為以館對館舉辦比較好,所以就請中國美術館館長范迪安策畫,展出主題與內容都由范迪安決定。而對於郁慕明在網路的論述,陳文玲一概推說不知。

實際上,台北市兩岸人民交流服務協會就是郁慕明於2008成立的組織,郁慕明還特別為這次展覽寫了一篇文章,名為〈跨越海峽畫出永恆的境界〉,文中充滿暗示地提及「我們奮鬥一生,留給後代子孫的,畢竟不能是幅撕成兩半的殘廢畫作。」

言必稱「台灣同胞」,在郁慕明對該展覽的詮釋裡,已讓台灣當代藝術龍頭的北美館,完全失格。

重創北美館專業形象

其實,要不要展出中國藝術家作品,並非問題的重點。如果視之為「國際邀請」,就必須回到專業領域來討論,也就是「比例」與「方法」的問題。近兩年北美館舉辦中國相關展覽的比例日增,去年聯展或個展就高達三、四檔,規模與預算更是超越其他展覽,在馬政府促統的聲浪中,凡是在中國搞藝術的都成了「名家」,也都堂而皇之地進入了北美館。

而就方法來看,最初引進上海博物館的典藏展,到方力鈞個展,至少都還顧及專業美術館的「學術」形象;到了有馬唯中與馬元中相伴的蔡國強個展,竟把專業論述與展覽空間都拱手讓給「誠品畫廊」主導操作,當時即已備受外界批評。

沒想到誠品與蔡國強剛撤出,卻來了一個台北市兩岸人民交流服務協會,搞出一個乍看像是民間畫廊或地方文化中心、或觀光局才會辦的「十位大陸油畫名家寫生展」,連學術論述也省了。而北美館竟然為了讓這檔奇怪的展覽合理化,特為提案的郁慕明想出邀請中國美術館策畫的展覽。

試問,台北市兩岸人民交流服務協會辦過什麼專業的展覽?憑什麼讓北美館為其量身製衣?而中美館又策畫了什麼專業內容?不就是開了一張名單,讓台北市兩岸人民交流服務協會與深耕中國市場的觀想藝術中心出錢出力去辦事?北美館做了什麼呢?北美館又一次為了政治踐踏專業,重創形象!

重傷台灣藝術家的心

除了重創形象,更重傷對北美館有期待的國人們的心!曾幾何時,當了20餘年台灣當代藝術領頭羊的北美館形象已蕩然無存!

憑一個中國美術館館長開出來的名單,就說是十大名家,問北美館代館長陳文玲:「究竟如何有名?」得到的回答竟只是尊重並相信中美館館長的推薦!再問,這些畫家要在開展半個月後才來台寫生,其寫生作品也要展出嗎?陳文玲卻無十足自信地回答,應該是吧?

原來北美館展覽藝術是可以如此隨便的嗎?還是,實際上只是館內公務員們負責把高層「交辦」的展覽辦出來就好的心態?對於那些窮盡一生努力想擠進北美館展覽的國內藝術家們,真是「此景此情」,情何以堪?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