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親子】〈親人36計〉喜歡當爸爸 卻不愛教孩子

2010/08/02 06:00

中午去吃麵,付錢時,兒子又總強迫地要把所有椅子收好,老闆娘目睹兒子噪動的模樣,便極富同情語調跟我說:「你們做父母的,一定很辛苦。」我默不作聲。

我曾經為了寫一篇論文,問過幾個爸爸如何看待爸爸的角色。那時我發現,爸爸們其實還算喜歡當上爸爸的感覺,尤其是與孩子建立起了以前的生命裡,沒有過的關係。然而,談到教養和帶孩子,他們就會覺得辛苦了。

再早前,《紐約雜誌》有篇文章指出,很少有人後悔當上父母,但是,「人們都不喜歡教養孩子。」

有909名德州婦女為日常家事帶來的愉悅做排名時,教養排在第16名,落在烹飪、看電視、運動、購物和做家事的後面。

做為新世代的爸爸,我應該也能體會這群德州媽媽的心情。爸爸可能會更覺得「教養」很累人,畢竟,根據奉行半輩子的男性法則,「教養」交到爸爸的手上,多少會規格化為一種「任務」、「方案」和「待辦事項」,目的就是把孩子教養成功。把教養當成任務,看到孩子的個性、成績不夠理想,就想趕緊補正的父母,多半會在教養路上感到挫折,而爸爸男人多半不喜歡挫折。那天,我其實想這樣回答麵攤老闆娘:「兒子弄出很響的聲音時,雖然會讓我挫折,但也有快樂的時刻片段。」每次,我也會急得在旁高喊:「好了,收椅子不關你的事。」把「讓兒子學會不收椅子」當成一項不可能任務,因而一再的覺得挫折。

後來友人提醒我,我那充滿挫折而氣急敗壞的模樣,其實比較會引起旁人的側目。後來,我試著降低標準,當兒子開始收椅子時,我說:「好,真是好習慣,省得老闆再整理。」我這樣說,卻沒有老闆有足夠的智慧領悟,要給我們打折。

【獻計】

「教養」這個常用的詞,把「教」放在「養」的前面,其實老早就在昭示我們,生下孩子,與孩子相處到長大,本身永遠是個「任務」。其中,媽媽的挫折和壓力一向較大,但爸爸的角色和壓力也正在迎頭趕上,這算是一種時代的進步嗎?當然,一個爸爸的經驗和心情,絕不是調查報告能呈現的。我們需要的是更多理解爸爸角色的方法。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