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落花 生 土豆

2005/12/08 06:00

◎廖鴻基

天涼了,南風回頭轉成北風犀利,逆推、劈剖漫湧了一個夏季的黑潮。隨浪隨湧,有幾種魚在這個季節隨黑潮靠岸。

「白肉旗魚」,討海人稱「丁挽」或「翹翅仔」;這魚個性剛烈、暴躁,武士般的褐藍身影奔游在秋風海面。數年前在漁船上見過、獵過以後,體會了這種魚如奪火衝刺的蠻橫、堅持死在海水裡的野性、及死後胸鰭挺挺直立的傲氣。總覺得,無論「丁挽」或「翹翅仔」的俗稱都比「白肉旗魚」傳神。當然,除了這魚已在魚市場裡剖成肉塊。

漁獲上了岸,名稱往往不同。白肉旗魚的肉色其實並不白,只是相對於紅肉、鐵皮、雨傘旗魚肉色較淡;何況「白」字具「斯文」、「高雅」的偏意,與丁挽的粗野並不相稱(有位朋友童時頑皮,到處田野圳溝裡野,曬黑了皮膚,被人家叫「黑皮仔」或「黑肉」)。

這三個稱謂若攪和一下,譬如「白肉丁挽」、「丁挽旗魚」或「翹翅丁挽」,那原本的不相稱似乎就緩和了許多。

當海島融合了海洋,陸岸的枯燥、海裡的濕潮,似乎都有了新詮釋和新平衡。

白帶魚汎季也在這個季節。「白帶魚」這名稱有點尷尬,其中「魚」字不像其他魚可有可無(不方便隨意省略)。

第一現場的討海人從不規規矩矩一個字一個字耐心念完這三個字,所以,這魚在他們口裡不是「白魚」,就是「帶魚」;或者,乾脆就以種類稱「油帶」或「瘦帶」。特大號的(有兩掌併容這麼寬,一個人身高長的),他們稱:「啊,阿公。」(意思是稀有罕見的尊稱);小得可憐的,他們會搖頭輕聲說:「嗯……白魚溜仔。」那平常大小,一般體形,眼睛明亮大顆的叫「大目仔」;貪婪吃了太多,肚腹鼓脹的,被稱為「懶肚仔」。

有人認為親臨現場第一線的語言最美;也有人認為,失之粗俗。總是如浪頭的隨心所欲,如海洋之自由自在,這些俗稱無需顧慮典故、源由和出處。岸上規矩比較多,一顆籽只能一個坑。數年前在月光下捕獲一條「阿公」;啊,那魚軀反照月光亮得如一把銀劍,當時直接反應,喊這條阿公為「銀劍月光」。

若能融合創造和規矩,滲透保守和躁進的壁壘,譬如:「落花生」,簡稱「花生」,俗名「土豆」;「花生仁」念溜嘴後成為「拖-仁(河洛音)」;其實各具美意,各有形意;但若揉在一起──「落花 生 土豆」──更美、更有意思了。 ●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