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一封未寄的情書

2012/02/14 06:00

◎楊佳嫻

Dear Y,

你寫信來,我曾在清晨6點52分收到,也曾在夜晚10點24分收到。我試著從這些時間(假設那些不可信賴的電子通道不曾惡意扣留你的訊息)揣測你生活的節奏,卻發現分布非常紊亂。

情信,最淋漓的自我表演,即使不是直接表露心意,那一來一往的形式,對方的字句召喚出來的記憶、觀點與氣氛,思索著表現童年傷害的哪個角落,當下生活的哪條路線,最具有引誘力。信件本身就是情感的劇場。我們尋找共同點,一開始最常使用的是「我也」如何如何,感覺如此貼近,然後從這裡出發,發現了參差相異處,再從那裡得到樂趣。有時候一個下午通信四次,有時候過了整整兩天才收到回信。我不願意問你去了哪裡,怕洩漏了內心的硝煙,我絕不可能故作體貼說寫這些無關緊要的東西打擾了你工作吧,怕體貼被解讀為疏離。我們彼此許下各種承諾:下一次會面,下一次的對方城市的嚮導,下一次饋贈。等待必須隱祕,我們都在危崖上,隨時可能被一陣微風吹落深谷,或因為一聲樹枝斷折歎息,而後退逃逸。

信件傳遞是極具風險的。我這一代都聽說過,閉塞年代裡,寫信到女校去,被訓導處沒收或貼在公布欄的慘事;他們必然自有通達情感的方式,如同在獨裁國家裡,渴望真理與公平的人們,永遠能夠發明密碼,偷渡交談與抗議。而我也記得生平第一次收到令我心模稜震動的信件,是十二歲,作文班上一個蒼白男孩,據說有八分之一荷蘭混血,寫來生日卡片;內容不記得了,只清晰記得他簽名,Peter,草體,流暢飛舞有如成人,我曾摹寫過無數次。每次愛戀的強度都不同,不是每個戀人的信都能煥發此等效用。再一次體驗到──是二十四歲生日,在另一處島嶼,年齡足可做我父親的男人,匆匆至大學超市買了巧克力,到文具舖買了卡片,卡片最底端引了一句Bee Gees歌詞,多年來我不忍再翻看。

信件之闕如,象徵著遺棄,馬奎斯〈沒人寫信給上校〉堪稱信件主題的悲傷經典(當然,那些在軍隊裡頭連續一個月發信時都沒被叫到名字的男子們,悲傷之強度,並不比上校來得淺)。匿名示愛的信件,未必就是浪漫,而可能是傷痛史卷軸的一次攤開,褚威格〈一個陌生女子的來信〉,暗戀的熱戀的遠颺的身影,永恆而沉默地關注,在顛簸的生命裡,曾有那麼一個人幽靈般地以各種方式襯托與介入──這是一種遙遠的甜蜜,還是切身的恐怖?

就在超過三十二小時還未收到你覆信的此刻,我強烈感覺你不在那裡。我想像滿屋子寂靜,椅子們坐著,像拘謹的客人。我的信已經早你一步回到你居所,替代你看過了昨天晚上,你信中說過的,五分鐘高空煙火。

另一個Y●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