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此時此地】 水圳

2012/06/11 06:00

◎劉梓潔

那天我和哥哥跌進了水溝。忘了是他還是我的生日,媽媽在鄉公所的幾位要好的同事,下班後拎著蛋糕來慶生,結果媽媽和阿姨們騎著偉士牌要拐進家裡時,看見兩個全身是爛泥巴的小孩,站在水溝裡哇哇大哭。

這條大水溝由更前方的水圳分出來,流過整個村子,拐過一個彎後,又變成小排水溝。

小時候阿公阿嬤帶著我們把玉蘭花樹的葉子放進水溝裡,讓蛆把葉肉食盡,撈起來做葉脈書籤。家裡的花生田,就在水圳邊。播種或收成時,我們跟著阿嬤挑著扁擔到田裡,送點心給阿公吃,在田邊堆起土堡,在水邊摘野果子吃。韋恩颱風吹倒了家裡三合院的正身,也吹垮了跨在水圳上的橋,重建後公所請村裡的百歲人瑞阿祖去剪綵。堂哥帶著我們躲到橋下,用尖石子在新橋上刻自己的名字。

我一直不知道該如何報答這條樸實無華的水圳,只是拍片時,很直覺地,把它當做重要的場景。在好多場座談裡,好多觀眾告訴我:那水圳好美。今年《父後七日》在日本上映,日文版海報的主視覺,就是這條水圳。

最近在這條水圳的南方幾公里處,有另一條水圳被官商挖了暗管輸給工業區,農業用水被切斷。它們同樣來自濁水溪,分流予彰化平原的田地。藝文界發起聲援農民,我在都市裡跟著按讚或連結,卻感到失落。畢竟,那是我所有生命源頭的連結。●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