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第八屆林榮三文學獎. 小品文獎得獎作品輯10之1〉 熄燈的日子

2012/11/06 06:00

◎黃文俊

那段日子裡,回到租賃處會習慣開燈,再關上,讓身體癱在沙發上。瞳孔會被黑暗馴服,很暗,但隱約有光從窗外落下。

醫院中常有黑暗的時候。但就算帶著睡意,也得習慣讓靈魂和肉體被餵養在燈光下。有兩種可能我們會陷入黑暗:一者,醫院的燈管老舊毀壞需要替換;二者,在值班室等待下一台刀的淺眠。

首次跟刀的數小時,每隔幾分鐘,我都會稍微壓一下自己的手腕,脈搏跳得很快,但牆上時鐘走得很慢,穿著隔離衣,陸續進行抽血、麻醉、上刀,等到動作俐落,步驟穩定,天色也將要亮起。醫院耗電量甚大,每隔幾天會有一、兩盞燈突然滅去,我們需要不發出一點聲響把燈泡卸下,運氣差時,一個晚上就得拆下好幾盞熄滅的燈管,它們的鎢絲殆盡或壞死,都不由我們決定,我們至多只能延長使用的壽命,日子充滿了不確定,但只要值過大夜,就一定會碰上熄燈的時候。

值班室的昏暗燈光和手術室的白熾日光燈都令人不安。我們比任何人都要清楚,會送到外科ICU病房的患者,都是重症。

我在有光的地方總是昏沉,身處暗處反倒清醒。

當上住院醫師那一年,開始練習在病歷上記錄每一盞燈管壞去的日子,也開始練習和黑暗共存,練習把無數壞去的燈管由病房剝下,練習將冰冷不再有熱度的無機軀殼暫放在空床。

我們賴以維生的醫療儀器,在每次手術下的耗電量都極大,但稠密的用電,並不能縮短絲毫患者意識流動的速度,患者闔上眼,我們只能以體溫和心跳來斷定他的死活,值班的日子中,充滿著這樣對時間的要求,時間一長,專業的主治大夫也回天乏術,更遑論只受過七年學術和臨床訓練的我們,比如一台動脈導管的刀,病患往往拖到心室衰竭才來急救,這並不是一種特殊的情境,不會不尋常。如果投以藥物仍無法令開放性動脈導管閉合,就得儘快結紮,那又是一場和時間互咬的苦戰,彼方的力道如此之強,而我們只能重複輸血、換藥,外科住院醫師上刀就像門診般輕易,然而,說來簡單,但能開刀有時並不代表什麼,壞死的組織需要切除,不代表能夠痊癒。

我習慣在黑暗中,聽抽痰機一吐一吸規律運作。想著,下次熄燈的時候,能多做什麼,漸漸習慣在光亮散佚,軀體變老、變舊的歷程中露出不願輕易鬆弛的笑容,練習相信除了毀棄與枯老之外,還可以尋找更多的可能性,直至病程接近尾聲。

我總在斟酌是否在時間之外,要去記下更多的形貌,不再簡化流程,劇烈咳嗽、呼吸困難、發熱、囈語、昏迷,直至無聲無光──然而,我們註定得進行更一步的審視……

什麼也不能做,但至少有一個正確的角度,能使我們抓緊手術刀吧。●

<評審意見>

無常的暗喻

◎小野

對我而言,這篇是這次參賽作品中最突出的作品之一。用手術室耗電過度常常損壞的日光燈造成的黑暗和光明瞬間轉換,暗喻著人類生命的無常和脆弱,掌握病人生死大權的醫生並不如想像的穩定,在這樣黑暗和光明交錯的時刻,也只能緊緊拿好手術刀。難得一見的佳作。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