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小塵埃

2013/01/27 06:00

圖◎蘇意傑

◎房慧真 圖◎蘇意傑

去年6月,我在一間四季恆溫、二十四小時燈火通明的辦公室,有了一個棲身的小方格。我記得初來乍到的第一天,辦公桌上空曠得令人不安。我先找來一張面紙,拭去桌上薄薄的塵沙,擺上從家裡帶來的水杯,再放上兩本書,斜斜地靠著隔板,勢單力薄,站也站不住,輕輕一碰就要傾倒。

相對於在家裡疊床架屋的上千本書,擺在面前的只是孤孤單單的兩本。一本是瑪格麗特.愛特伍(Margaret Atwood,1939-)的《債與償》,另一本是《清代江南的瘟疫和社會——一項醫療社會史的研究》。前者是出門隨手抓的,殺時間用的閒書,後來證明是我多慮,工作之後只能以肉身獻祭,反倒被時間追殺。第二本書是我的博士論文參考書,博士讀了六年,只差最後的論文,我以為魚與熊掌可以兼得,工作之餘顧及學業,真是癡心妄想了。

在我每日上班通勤的路途上,都會看見一個坐著輪椅,在路邊賣書的傷殘老人。老人的輪椅前擱了一張木板,當成桌子,上頭是一落同樣的書,還有一塊牌子,上頭寫:「自己的書自己賣。」老人雙手雙腳都是小兒麻痺,一有人趨近看他的自傳書,他就用孱弱畸形,兩隻彷彿柳條的手夾起一本書,在來人面前無力地搖晃,並吃力地發出氣音。一本薄薄的書要賣六、七百塊,所以來人往往聽了價錢又放下,像洩了氣的汽球,那聲音瞬間消散於空氣中。

在他成為我的採訪對象以前,我遠遠地觀察他好一陣子,他的手連筆都握不住,更何況推動輪椅,不曉得他每天怎麼來,怎麼走。只能想像,每天一早有人將他送來,像個擺飾一樣地點綴在路口,便任其自曝自曬,自寒自凍,也自生自滅。

附近賣果汁的大嬸看了不忍,常常來幫忙,到了中午,便推他到頂呱呱吃炸雞(而我仍然難以想像,他要怎麼樣用雙手抓起那難以解決的雞腿),喝一杯嗆辣刺喉的冰可樂。吃喝之後,便是拉撒,我不知道他是否包著尿布,如果包著尿布不換,怎麼能捱一整天?如果不包尿布,誰能抱著他一天上兩、三次廁所?

然而,傷殘老人看起來也非全然無助,看似每日打理了才出來,旁分的灰髮,六四比例梳得服貼齊整,淺色襯衫上衣紮進西裝褲,褲口以一條麻繩代替皮帶綁著,底下是一雙穿得軟熟不磨腳的舊球鞋,鞋面有些斑駁脫落,但鞋帶繫得密密實實的,打了兩個均衡的蝴蝶結。

當記者有個好處,只要亮出名片,便可以名正言順地向他人索取一個故事。一向羞怯怕生的女孩取得這頂金鐘罩,便可以安穩地躲在裡面,從前穿街走巷留連駐足冷眼旁觀的,此刻便可以藉採訪的名義,揭開簾幕,一探究竟。

老人點了一杯冰可樂,他說不了幾句話,就需要喘一喘,喝口可樂歇一歇。他的全身上下無時無刻沒有一處不在痛著,但除了吞下止痛藥,別無他法。他只能要我幫忙不時把他的腿挪一挪、抬一抬,按摩按摩。老人的身軀乾扁瘦小,我一按,寬鬆的灰色西裝褲下,兩隻腿如細火柴棒似地不堪一握。

他渾身像鍵滿了疼痛的按鈕,時時嗶嗶作響,一刻也不得安寧。然而他仍然以顫抖的氣音,跟我說了許多匪夷所思的故事,他開過公司,當過保險業務,選過立委,意氣風發。有許多女孩子喜歡過他。生活起居照料就請個專職的特別護士,特別護士後來成了他的太太,和他生了一個兒子。

斷斷續續地喘氣,說話,老人的臉不知是否因為缺氧,浮現紅潮,不論殘廢的手,老人的面貌還能稱得上是清秀。故事說完了,對我而言,是使命已達;對每天孤單在路上賣書的老人,則是好不容易找到一個傾聽的對象,契合一點的話,也許能成為紅粉知己。當老人問我,能不能辭掉工作,去當他的特別護士,我便知道,麻煩來了。

總是遠觀的人,一旦近身,便有麻煩上身。此後故意漏接他的電話,改變上班通勤的路線,在前一站搭車。如不小心經過他便壓低帽簷,束起衣領,頭低低地快步走過,像做了賊似地心虛。其實何必如此,如果真被認出來,以他孱弱破敗的身軀,萬萬也不可能乘著風火輪從後頭追趕而來。

然而,我仍然像患有強迫症似地,即使在前一站上車,經過他的街廓時,必定要在車窗外搜尋他的身影。那身影瞬間即逝,但我要日日看到了才甘願,像個必經的儀式。像是在心尖上留下了一點微塵,微微地刺痛著、撩撥著,未曾抹去。●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