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藝術文化】【為愛解讀】4之2 - 生活在《未央歌》

2013/02/14 06:00

《未央歌》 鹿橋著,台灣商務出版

◎王聰威

愛情不容易,豈只是爬上頭髮這麼簡單——公主心裡這樣想著。——潘昀珈

我這個人只要一投入喜歡的故事,就會把自己當成那個世界的一份子那樣地生活著,感知周遭環境,當然這也不是只有我這樣,奧罕.帕慕克在《率性而多感的小說家:帕慕克哈佛文學講堂》裡就分析了這樣的耽溺狀態,我第一次發現自己有這麼嚴重的症頭,是高中時念了《未央歌》。現在說來有些不好意思,自己當然也知道這五、六十萬字的小說最大的問題就是整個偶像劇化,抗戰時期雲南昆明西南聯大的一群流亡學生、教授、販夫走卒之間發生的故事,怎麼有可能完美良善、清淨無菌到這種地步。特別是四位主角:藺燕梅、伍寶笙、童孝賢、余孟勤,幾乎是偶像劇裡四種個性的完美典型,從小說技術來看,是最好運用的角色設定與關係結構,能建立起非常穩固的敘事核心,只要再增加周圍配角的複雜度就好了。順帶一提,您不覺得伍寶笙、余孟勤、藺燕梅的形象很像電影《臥虎藏龍》裡的俞秀蓮、李慕白、玉嬌龍嗎?童孝賢野性的部分很像羅小虎,童心未泯的程度則較像《笑傲江湖》的令狐沖。

不過高中時的我什麼也不知道啊,一讀進去完全無法自拔,而且對裡面所描述的場景、人物、歌謠、氛圍完全信任,我所說的信任不是信任鹿橋所「營造出來的小說」,而是完全信任這是真實發生的事情,有段時間我滿腔熱血地到處查找資料讀文章,想一一對照書中角色究竟是真實世界中哪個人物,以前找當然比較困難,現在拜Google之賜,您已經可以親眼目賭伍寶笙的原型「生物學家祝宗嶺」或宴取中的原型「前經濟部長李達海」了。等到真正上了大學之後,我是不是幡然醒悟:「啊,真正的人生才不是像《未央歌》那樣!」並沒有!那時候黃舒駿正好出版〈未央歌〉這首歌,簡直是往我的心裡添加毒品似地迷醉,跟余孟勤同樣念哲學系的我,居然也將書中人物投射到同班同學身上,擅自在心裡把誰認定成:「啊,她就是伍寶笙啊。」好像讓微不足道的自己,也有榮幸活在那個完美世界,然後也能深深地愛戀著那個像是藺燕梅的誰……這個不能再說下去了就是。

總算有一天,我從這迷醉悠悠醒來,不再一想到什麼就小心翼翼地翻閱幾頁,怕多讀了幾次會讓人物、故事磨損消失。但似乎注定我的人生要跟《未央歌》有點關係……作者鹿橋先生也就是吳訥孫老師,其實在國際上有個更重要的身分,他是著名的亞洲藝術史大學者,我去念藝術史研究所之後,雖然不再重讀鹿橋的《未央歌》,卻大半個學期都在讀吳訥孫的董其昌研究,那時候我就興奮地胡思亂想:「我又寫小說,又讀中國藝術史,這樣我不就跟童孝賢的原型一樣了嘛!」(請見諒)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