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旅遊】英國赫立聖島尋奇

2006/04/05 06:00

聖跡之旅

駐歐洲特派記者胡蕙寧╱報導‧攝影

走進這個化外之地,不問天氣如何,對桃花源的想像馬上可以具體化。島上每天兩次的漲潮時段與英國本土畫分天地,孤島時分也不影響島上長年積存的神聖之氣,這裡就是有名的聖島----赫立聖島。

赫立聖島(Holy Island)在英國的基督教史上具有不可取代的神聖地位。它以長龍探頸的姿態座落在英格蘭東北方的北海上,由東向西對英倫本島探望。接連聖島與英島陸塊的一字線公路每天都得跟海平面「比拼高低」,這是聖島對外的唯一通路,1954年搭起的堤道開放後,從此成為聖島跟英陸的永久人造專道。

當退潮時分來臨,赫立聖島以一路之線牽連英國本島,開車經過兩旁低退的海潮前進聖島一點也不困難。在這裡一定會認識的就是「潮水(tide)」這個字。進入專用堤道之前與之後,到處看得到每天漲退潮時分的公告。這是居民與來客到此一遊的「基本常識」,免得一旦被海水危困起來呼天不靈叫地不應。漲潮期間約2小時,漲滿之後有3小時,也就是每天約有5小時的時間,聖島是與世隔絕的孤島。

此時是享受隔絕塵囂的最佳時機,聞海味觀賞雲,隨意遨遊野地,將會明白基督徒的先祖何以立此為聖地。海邊多岩石,卻都不是巨石,檢視它們特別的造型就是尋訪海潮侵蝕的痕跡。貝殼數量眾多,與大西洋或太平洋岸的品種都不太相同。海藻也有,隨手一抓就是一大陀。

島上人家多數承繼祖業靠海為生,船屋採用向天式的拱尖型屋頂造型,高度比一般成人低矮些,裡頭堆放的多是航海或捕魚用具。現代倉庫當然也有,只不過在海風日夜的侵襲下,即使功能還在也多是破舊不堪。島民現代點的行業首推觀光業,咖啡館、民宿五藏雖小卻樣樣俱全。

現在的赫立聖島上依然就那麼幾條路,人家就放眼幾戶,寧靜的午後人跡單薄,尤其在不是夏天的淡季時分。這時海風耳邊吹,野鳥天際飛,林地斯法恩城堡與修道院的廢墟在島上南端互相對望,向人展示寧與靜的真義。

如果不是去觀鳥,赫立聖島之小很適合一天走透透。上面充滿著北英格蘭過去千年歲月以來的爭端與恐懼,走進這個天地除了看古蹟賞海風,更能倘佯一下英國古人用恩怨情仇畫下的斑駁足跡,絕對不虛此行。

赫立聖島「聖名」何來?

據傳在西元635年,聖亞當(St Aidan)在這裡蓋起了一座修道院,黃金時期成為北英格蘭諾桑柏蘭郡的教育與精神中心。

聖卡瑟伯特(St Cuthbert)曾在這裡工作的閒暇時,尋找野島上的動物與鳥類為樂,這種和平的樂趣延續至今,到現在遊客還是可以在島上享受與當年基督聖徒相同的休閒活動。

根據島上居民所言,西元六到七世紀是赫立聖島與諾桑柏蘭郡的黃金時期,當時這個島不叫聖島,古名是「林地斯法恩(Lindisfarne)」。亞當與卡瑟伯特以此為中心在全英國各地積極旅遊傳教,活動力讓對岸的歐陸都吃驚。林地斯法恩福音甚至在698到721年間問世,包括石製十字架、詠讚詩與金屬製品等,都在這裡興榮過一時。

之後,聖島開始進入滄桑期。793年北歐維京海盜團發現這個地方,以大批長船的兇猛姿態不定期來襲,他們持續燒殺擄掠近一世紀之久,島上的修道院被迫在875年關閉,福音書被修道士倉皇帶走,接下來的200年這座島上荒蕪一片,沒人敢落腳定居。這種荒蕪其實到今天都還看得到,尤其當冬天海風寒颳,百業關閉、群鳥南飛又陸上無人時。

1082年終於又有人想到這個北海上的孤島,歐陸上的基督教高層前來重整社區,把林地斯法恩之名更改成「聖島」,以紀念過去被維京人殘害的基督先聖。

聖島地標 林地斯法恩城堡

位在島上緊靠北海的南角土墩丘上,林地斯法恩城堡(Lindisfarne Castle)幾乎是赫立聖島的地標,遠在海面上幾英哩外就看得到。這是在英皇亨利八世撤銷島上的修道院之後,利用殘破修道院裡的建築用石,約在1550年代所蓋,目的是針對與北方蘇格蘭長年不合的地權爭霸戰中,能夠起一點防禦作用。1603年英格蘭與蘇格蘭握手言合,從此林地斯法恩城堡的軍事作用大幅下滑,只不過官方還是將此地當成軍事基地使用。

之後的英國內戰,林地斯法恩城堡又成為皇軍的重要根據地,最後由國會取得勝利。幸運的是可能位在邊島上,這個城堡從來沒有在任何戰爭中經歷真正的格鬥殘害。1880年該城堡變成私人住居地,1901年鄉村生活雜誌創辦人愛德華˙胡得森討價還價買下了這島上孤堡,隔年名建築師盧宴思公爵接手設計,改造成矗立至今的「愛德華式鄉村豪宅」。只不過私人經營耗費過鉅,1944年開始由英國國家信託接手管理。

在赫立聖島上環島繞一圈,除了身旁的北海嘯聲不斷,每一步回頭都可以看到林地斯法恩城堡的忠實相伴。修道院的殘石經歷過基督教在此曾經的風盛興衰,之後卻在這座城堡建築物上找到了第二春,搭建起毫無石灰、油漆抹面而可以直觸岩石的北英格蘭石屋風格。殘石如今雖然不殘,卻因長年來暴露在外而讓紅石染灰,那樣子正是一天天、一年年,一路走來看盡海風與雲浪的見證。

必訪聖跡 林地斯法恩修道院廢墟

西元7世紀建立起來的林地斯法恩修道院(Lindisfarne Priory),讓赫立聖島成為一處北海上的基督教聖地,1300多年來總不乏朝聖之徒千里迢迢前來,觀賞即使已經成為廢墟的神聖領域。在經歷了來自北海強盜的破壞後,這座修道院幾乎沒有辦法恢復到原來的模樣,即使不少人想用之紀念那逝去的風華。用砂石重建過的修道院在之後的450年空無人住,直到英國國王亨利八世在1537年下令放棄這座廢墟。

目前可以看到的林地斯法恩修道院即使廢墟矗立,卻不失建築的美麗。安格魯薩克遜的建築藝術與石雕,依然在藍天下的草坪上與遊客對望。林地斯法恩福音書已經安然地逃離擄掠,現在躺在英國國家圖書館內收藏。走入這個基督教當年曾經流下血汗的世界,殘墓四處海風吹,長石柱、拱門窗盡入眼簾,無論風雨或晴天,整個景象即使無言,卻似乎都刻劃著那過去的點滴歲月。

旅遊資訊

相關旅遊資訊洽詢 :
赫立聖島(林地斯法恩)http : //www.thenortheast.fsnet.co.uk/Lindisfarne.htm
林地斯法恩城堡 http : //www.holy-island.info/lindisfarnecastle/
林地斯法恩修道院 http://www.holy-island.info/englishheritage/lindisfarnepriory/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