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親子】〈全球觀測站〉直升機父母 英國也瘋狂

2013/06/25 06:00

圖/swawa.com

文/駐歐特派記者胡蕙寧

圖/swawa.com

根據最新針對歐洲20萬名兒童所做的70項研究結果顯示,被父母過度保護的孩子其實更容易受到同伴的欺負。而父母越愛出手幫孩子處理負面的遭遇,孩子則可能變得更加脆弱。

這種溺愛孩子的現象甚至已經延伸到大學。以前開放給新生了解校園設施的大學開放日,現在簡直成了學生的家庭全體大集合日。牛津大學就表示現在開放日招待學生的費用大增,因為一半的參觀學生有父母、甚至祖父母一起陪同來參觀。有些新生連到入住大學宿舍都還跟著上面兩代家長,結果現在每到這天,校園裡會擠滿比大一新生還要多上三、四倍的著急父母,除了幫孩子打點到無微不至外,還有的會陪住上個把月後一切都「上手」了,才甘心離去。

這種家長也包括來自中國的一胎化家長。一位在英國大學分配住宿的朋友私下對我抱怨說,一位來自中國的新生申報太晚沒拿到學生宿舍,家長連番來電哭訴要求「網開一面」外,連奶奶都越洋急電哭喊說:「難道你是要我的寶貝金孫去露宿街頭嗎?」

英國大學校長批評這些過分照顧、保護、催促又介入子女生活的直升機父母(helicopter parents),時刻盤旋在孩子頭上偵察孩子的行蹤,要如何讓孩子學習獨立呢?結果是大學生的成績普遍下降,但是家長投訴考試分數不公或重審的案例卻激增,造成大學非常多的行政困擾。

<反向思考>無微不至照顧 真的好嗎?

這種溺愛或過度介入現象其實從小就值得關注。

英國首相顧問的保守黨議員克萊爾‧佩莉(Claire Perry)在接受《泰晤士報》專訪中,忍不住批評現代父母的過度操心和溺愛,明顯壓制了孩子「自己的成長」和「學習照顧自己的能力」,不少孩子直到離家上大學,才突然發現沒有母親在一旁打理的無助,她還表示英國家長為孩子安排了太多的課外活動,忽略孩子應有的自由時間。幾句話就點出現代父母的通病。

佩莉曾經暫停個人管理顧問生涯7年之久,自己專心照顧3個孩子。她在受訪中說,社會高度評價那些對子女照顧得無微不至的母親,其實很值得商議,她認為這樣對孩子根本沒有好處。問題還在很多母親一旦有了家庭後,在工作與家庭兩頭跑很難兼顧,結果自己也成了問題。還有母親把自己無法完成的壯志,全放到孩子身上,忘了顧慮孩子真正的需求。

英國專家建議父母,教育孩子要明確告訴他們做事的準則,提供情感的溫暖和支持,而不是老插手幫他們做;別老干預孩子的小拌嘴,讓他們自己學會如何解決與同伴的衝突是最好的方式。

<別太早出手>負面磨練 學習處理衝突

不少研究得出最容易受欺負的孩子,通常是在太苛刻或父母不良教養下的兒童,像是英國沃威克(Warwick)大學心理學教授沃爾克(Dieter Wolke)就在媒體上表示,太多的孩童欺凌研究都太聚焦在學校,其實欺凌的原因與家庭大有關係。

沃爾克的研究調查涵蓋了歐洲數國跟美國。他最初是認為越嚴苛的父母,孩子在外越容易成為被欺凌的目標,但研究後卻意外發現,被父母過度保護的孩子,被欺凌的現象也開始逐漸上升。

沃爾克認為家長參與、支持和監督自己的孩子,確實能夠減少其被欺凌的機會,但有些父母怕孩子受傷,太急於幫孩子擋掉所有負面的生活經驗,這反而剝奪了他們從這些經驗中的學習,結果讓他們在面對欺凌時顯得更加脆弱,無法自己應對跟處理。越缺乏隨機應對能力的孩子,越容易成為欺凌者的目標,所以要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接受部分的負面磨練,以訓練他們知道如何自己處理衝突。

英國寄宿學校協會(Boarding Schools’ Association)主席海因瑞希(Christian Heinrich)也在年會上呼籲其他校長,要讓小孩有時間玩撲克牌、開小型賽車跟爬樹。他覺得學校裡除了教室跟考試外,還要讓孩子有充足的時間去發展生活技能跟享受童年,因為童年一去不返,更要鼓勵學童們從自身的錯誤中學習,不要老是重蹈覆轍,因為在後果可受控制的時候嘗試犯錯並從中汲取經驗,是人生裡相當重要的一個能力養成過程。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