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司令台情結 - 〈上〉

2013/07/15 06:00

電影《世界第一麥方 》中,吳寶春得獎,站上世界舞台的照片。戴廚師帽者為吳寶春師傅(李國毅飾演),左手邊為吳寶春的味覺啟蒙貴人:阿洸師傅(邱凱偉飾演),右二為童年好友朽胖(高盟傑飾演),右一為自麵包學徒起的好友椪柑(黃鐙輝飾演)。

【編輯室報告】

電影《世界第一麥方》中,吳寶春媽媽(王彩樺飾演)在鳳梨田工作。

導演林正盛改編麵包師傅吳寶春故事,拍成新作《世界第一麥方》——然而,之所以擇定「吳寶春」為電影題材,不僅因彼此相仿的麵包師傅經歷,或許還包括兩人都是台灣偏鄉孩子,靠著不懈與奮鬥,最終都在國際舞台發光。本文〈司令台情結〉交織兩人童年舊事,今明兩天刊出。

電影《世界第一麥方》中,吳寶春陪已稍有老人痴呆的媽媽回鳳梨田走走。

★★★

文‧照片提供◎林正盛

「為什麼站在司令台領獎的不是我?!」寶春成績最後一名,卻有勇氣這麼想。

每當頒獎時,寶春總是目光羨慕地看著一個個跑上司令台領獎的學生,而幻想起來,幻想自己也站上司令台,從校長手中接過獎狀,然後轉身接受全校師生的鼓掌。然而,寶春卻總是在掌聲中回神跟著鼓掌,邊鼓掌邊想著:「如果站在司令台領獎的是我,那有多好?」但他只能目光羨慕看著領完獎的同學,神采飛揚,雀躍著腳步跑回行列。

直到有一天朝會頒獎,老師叫出得獎學生名字,突然叫到:「吳寶春同學,美術佳作……」寶春嚇一跳,一時手足無措,慌愣了下才緊張跑出行列,向司令台跑去。上了司令台,寶春既緊張又興奮,扭動著身體不知該怎麼站,雙手不知該擺哪裡,目光往前,司令台下一排排學生,烏壓壓一片,還真壯觀啊!壯觀得令他一顆心「噗通噗通」緊張跳不停。

校長一一頒獎,愈頒發愈靠近,愈讓寶春緊張興奮得「噗通噗通」,一顆心猛跳。接過校長手中頒發獎狀的手,微微顫抖著,爆出掌聲……掌聲中趕緊跟著其他得獎人鞠躬,下台。下了台還一顆心噗通噗通跳著,整個人輕飄飄的,彷彿失去了真實感似的。

我這樣想像寶春第一次上台領獎時的那份心情,想像基礎來自於我小學二年級,同樣是第一次上台領獎的心情感受。關於我的第一次上台領獎,請容我後面再來談。因為寶春這第一次領獎的事還沒結束。

領獎後,寶春整個人輕飄飄地走在回教室隊伍裡,正興奮沐浴在榮耀裡,此時卻突然冷不防射來同學冷言一句:「這不可能是你畫的……」

寶春愣住,還來不及回應,那同學又射來一句:「你一定是找人幫你畫的……」

寶春氣到脹紅著臉,氣到說不出話來。那同學一臉嘲笑,其他同學跟著投來嘲笑目光。寶春拿獎狀的手垂下,臉上榮耀之光頓失,繼而憤怒起目光神情,對著嘲笑他的同學大喊:「這是我畫的,我畫的……」

沒有用,同學們還是對他嘲笑,甚至是不屑!

寶春生氣地回自己座位,憤慨地將手中獎狀丟進抽屜。委屈的淚水在眼眶裡打轉。

「為什麼大家都不相信我!」寶春心底委屈想著。

「好!既然大家都不相信我,都看不起我,乾脆不要畫了……」寶春心底恨恨地決定從此不再畫畫。

最後一名的寶春,內心是多麼渴望被看到,被肯定。為了參加這次畫圖比賽,他可是用心地畫出自己最喜歡的地圖,沒想到竟真的得獎了,才開心領完獎,就被同學們不相信是他畫的,嘲笑他找人幫他畫。

寶春氣憤、委屈、失望,真的就從此不再畫畫了。

沒關係!終究他是站上司令台領獎了,而擁有了從司令台上看出去的目光,且聽過台下眾人為他鼓出的掌聲。他會記住的,那種站上司令台看出去的視野,那種在眾人掌聲裡的榮耀感。雖然得獎後不被同學相信,嘲笑譏諷他,卻因此而更深地記進心底深處去,成為一種「有一天,我一定要讓大家看到我是可以的」這樣的心念。

日後,寶春參加麵包大賽,從組隊到練習,到展開比賽,競取台灣、亞洲……一路過關斬將,直到贏得世界盃麵包大師賽個人冠軍,前前後後大約走了六、七年的路,歷經漫長艱辛的努力,堅持地一路打拚過來。寶春終能一路挺了過來,是否微妙連結著他讀書時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站上司令台領獎的經驗呢?

我想是有的,一種隱約不明,而微妙的連結。

沒問過寶春,問了也難以說得清楚吧!只記得當年對談,寶春說他是有「司令台情結」的人。

獎狀換來父親的「懲罰」

其實我也是個有「司令台情結」的人。回頭說說前面提過的我第一次站上司令台領獎的事。我的第一次領獎,這整件事說來像是一齣荒謬喜劇,既無寶春以畫作得獎的真本事,也無寶春下台後被同學嘲笑的委屈悲情。我只是做了件不自量力的糊塗事,而領了獎後,付出了一個被父親漫長懲罰的長期代價。

事情是這樣開始的。有一天,從父親手中接過買月票的錢,九元。帶著九元,如往常般地搭上前面冒出個頭的公路局長頭巴士,彎繞著山路往泰源村。

到了學校,踏進教室,導師正在做冬令救濟的宣導說明,鼓勵同學踴躍捐出零用錢,沒有零用錢,可以捐出衣服,或生活用品。或許是老師說得太令我感動,也或許是出於某種難以言明的生命質素,比如事後我父親罵我的:「愛風神(愛出風頭)」。然而非常可能只是剛好手上捏著九塊錢,捏著捏著,熱血爆衝就捐出去了。這就是不自量力的糊塗事。

月票錢九塊全捐,月票買不成了,開始後悔,卻是莫及了。被父親知道,一定被罵,甚至被打,所以回家不能說,不能說就無法再要九塊錢買月票了。那下個月沒月票,上學放學怎麼坐車?連著幾天,我陷入這樣的焦慮。

幾天後,冬日晨光清新的朝會,突然傳來值星老師:「二年甲班,林正盛同學,請出列……」突然被叫到名字,一時無措慌張,在級任導師目光示意下,才趕緊慌慌張張地出列,跑上司令台,跑到校長面前站定。校長宣布完得獎理由,就將一張獎狀交到我微微顫抖著的手上,同時爆出全校師生熱烈掌聲,掌聲中怯怯舉目望去,台下一排一排,烏壓壓一片學生,正熱烈地為我鼓掌著。霎時熱血漲起,整個人輕飄飄了起來。

領完獎,拿著獎狀下台,雀躍著腳步回到行列裡,一顆心噗通噗通跳不停,臉頰發紅,熱熱的,而毫無感覺到冬日寒意。

獎狀上寫得獎事項:「熱心公益」四個字,這是我不自量力做出的糊塗事得來的。

「既然得了張獎狀,這下應該可以跟父親說了,他應該會再給我九塊買月票。」拿著獎狀坐在回家的巴士上,我這麼想著,而安心,且開心。

回到家,很開心地把獎狀拿到父親面前,跟他說我把買月票的九塊捐了冬令救濟,所以校長給我這張獎狀。父親看了看獎狀,看我一眼說:「真行嘛!你真行啊……這麼細漢(小)就這麼愛風神(出風頭),我看大漢(長大)跟你阿公有得比,差不多風神啦……」

結果,完全不是我想的那樣,父親一毛錢也不給地說:「既然你那麼行,月票也免買啊,以後你就用走的去學校。」結果這一走,就走到小學畢業,走到國中畢業。

這就是我為生平第一張獎狀,所付出被父親漫長懲罰的長期代價。

說是懲罰,其實不然。這條上學的路將近六公里,伴隨著馬武窟溪蜿蜒而行。小孩子的我走起來,邊走邊玩,一趟路總要走個一小時以上,走快走慢就看一路上,有沒被好玩有趣的事物吸引住。比如樹上的鳥巢,山崖邊一群猴子,一樹成熟的野芭樂,或土芒果;有時摘摘野菜、野刺莓,野生小番茄……

這條路,從跑給猴子追,走到換我追猴子,來來回回走了八、九年。

回想起來,父親這樣對我懲罰,其實還不壞,因此讓我人生擁有一條路,我跟她感情深厚。

這是我第一次上台領獎,意外獲得的附加價值,卻比那張獎狀還來得有價值多了。其實那張獎狀,毫無機會貼上我們家牆上,來彰顯榮耀我。那天拿給父親看,被父親拿去後,從此我就再也沒看到它了。獎狀從此不見了,但我從此記憶住那種站上司令台的感覺。

一種會上癮的感覺

同寶春一樣,我擁有了司令台上望出去的視野,聽過台下眾人為我鼓出的熱烈掌聲。那熱烈掌聲中一眼望出,熱血上衝,容光煥發,那整個人輕飄飄起來的榮耀感覺。

那是會上癮的,至少對我來說,是真的會上癮。其實是真的就上癮了,當時我在心裡想著:「有一天,我還要再站上去領個獎。」

兩年多後,小學五年級時,我又站上了司令台,不過不是領獎,是參加說故事比賽。那是一個令人更緊張、更熱血爆衝的司令台經驗。

起因於新來的代課老師,說他新來,不了解我們每個學生的狀態,所以他不指派誰代表班上參加說故事比賽,誰想參加就自告奮勇舉手。我不知哪裡來的勇氣,很快地就舉手。老師毫不懷疑地點頭:「好!就是你了!」

小時候我說話是有些口吃,就算到現在,有時一緊張,還是會突然口吃一下。一個口吃的人,要參加說故事比賽,想起來就覺得災難。

其實當我舉手,老師說好,答應後,我就開始後悔,但我不敢開口說不。其實也是捨不得說不,想再站上司令台,已經想很久了,要不是新來代課老師,讓大家自告奮勇參加,哪有我參加的分。以前的老師,參加比賽都是他指派,派來派去都是那幾個品學兼優的同學。我考試成績不錯,算是「學」優,但「品」就不優了,因為不寫作業,還有放學愛玩,經常玩到天快黑才回家,而被父親跟老師要求對我嚴厲管教,因而不得老師喜愛青睞,從來不指派我代表班上參加比賽。

這次好不容易得到的機會,怎麼可以後悔、輕易放棄呢!(待續)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