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誰可以決定一條水圳的命運? 〈3之3〉 - 守護水圳札記

2013/10/29 06:00

圖◎王樂惟

◎吳晟 圖◎王樂惟

6

國科會「中科四期轉型計畫」的公文,繼續在衙門內拖拖拉拉溫吞吞漫步,科學園區工程則加緊趕工;搶水工程每日每日不停歇,沿著莿仔埤圳旁快速開挖、打樁、埋下原規格的水泥涵管,反搶水農民四處投訴無效,眼看中下游河段即將完工。

5月10日早上,有位溪州鄉農民發現一部挖土機已開進溪州段,在鄉公所不遠的大圳邊,正準備開挖,赤腳急匆匆跑進鄉公所告知主祕吳音寧,吳音寧立即衝到現場,當機立斷擋在挖土機前坐下來,此時挖土機長長的手臂高舉在她頭上的半空中。

聞訊前來支援的農民鄉親陸續聚集。

北斗分局分局長行動也很快,親自率隊趕來,和挖土機站在同一邊,雙手叉腰,一副正氣凜然,面對大多數六、七十歲以上的農夫農婦,架勢十足,真是神勇呀!

又是警民對峙的場面。

但這裡不是台北,不是任何行政官廳,而是在家鄉親愛的土地上。

我們要求挖土機開走,因為主管機關已下令停工;分局長則認定這是合法工程,堅持我們要離開施工現場。紛紛擾擾爭執,誰也不退讓。

混亂中,我想直接去勸工程人員開走怪手,無意間聽到他們的對話:上頭指示,哪裡沒有民眾抗爭?工程都不做了嗎?叫警察驅離就沒事。

果然不久,分局長拿起麥克風對我們喊話:溪州鄉長黃盛祿、主祕吳音寧,你們已經觸犯集會遊行法,現在舉牌警告,再不解散,就要進行強制驅離。

群情激憤譁然。

什麼?一群農民自動自發前來護衛自己賴以耕作的灌溉水源,在自己家鄉的農路上坐下來,觸犯什麼集會遊行法?

5月的日頭赤炎炎,大圳邊的柏油路面十分燙熱,將近午時,不知是哪位貼心的鄉親,不忍大家在烈陽下曝曬,請人載來帳蓬,當場搭起來,遮擋烈陽。

帳蓬搭起來,有人喊出聲:長期抗爭啦!一呼百應,大家一起喊:長期抗爭啦!不停工不退啦!

前來聲援的作家康原,帶領唱歌,大家情緒高昂。中午時分,守護水圳的農民,和「守護」挖土機的警察,雙方陣營各自送來便當,緊張氣氛忽然間緩和下來。

吃飯皇帝大。誰都要吃飯呀,而米飯哪裡來?

幾經協調,不知警察接到什麼指示,終於叫司機暫時將挖土機開到路旁停放,警力才撤走。

隔幾天便是母親節,守護水圳的媽媽們,感受特別深,製作了「守護母親之河」的紅布條,掛在挖土機機具身上,並插滿粉紅色康乃馨花束。

這是一幅多麼溫柔動人的抗爭畫面!

反中科搶水農民覺悟到這是一場長期抗戰,絕不能鬆懈,以帳蓬為基地,排班輪流顧守、巡查。

沒想到工程單位竟然向檢警提告吳音寧和反搶水自救會會長、農民謝寶元。真是不可思議。

溪州鄉外出子弟、作家蔡逸君,《印刻文學生活誌》主編,寫了一篇文稿〈一條即將被告的水圳〉:對音寧提告,也就是對農民提告,也就是對水圳的提告,他們憑什麼?

誰可以對一條水圳提告?

誰可以決定一條養活了千萬畝良田的水圳的命運?

這篇文稿,引起許許多多藝文界人士回應,聯名聲援護水行動。並在5月29日,總統府前凱達格蘭大道,舉辦「農民與藝文界聯合記者會」,農民帶來溪州土地種植的濁水米、芭樂、小黃瓜等農產品,送給現場藝文界人士,並將濁水溪泥土塗在他們臉上,象徵與農民站在一起,場面十分溫馨感人。

7

8月13日,國科會主委朱敬一召開記者會正式宣布,中科四期二林園區依據低耗水、低排放原則,轉型為精密機械園區計畫,已經完成呈報行政院程序,擇定改由莿仔埤圳中游約十二點五公里處引水,每日取水量將降為二萬公噸以下。

從2011年4、5月間,反中科搶水農民,歷經一、二十場北上抗爭、控告,及水圳現場舉辦活動,以至2012年5月10日,吳音寧坐在挖土機前,擋下開挖工程,農民展開紮營護水行動,正邁入第九十八天,終於暫時畫下句點。

參與守護水圳數百名農民,大家穿上葉醫師夫婦捐獻,印有「水」圖案的襯衫,齊聚護水帳蓬前,由鄉長轉達這項訊息,決定撤營暫停護水靜坐,但絕不停止監督。

這應該是歡欣鼓舞的場面,然而,卻是出奇的安靜。

鄉長講話時,數度哽咽而中斷,他的心情我大致可以體會。抗爭一年多來,遭受多少威脅無所懼、多少利誘不為所動,立場堅定,卻很難吞忍惡意誣陷。先是不斷潑冷水:不自量力敢和政府作對,無彩工啦!繼而散播謠言中傷、分化農民:別傻了,帶頭的人是拿你們當籌碼,正在搓圓仔湯啦!甚而直接散播:已經「拿了」啦,你有「分到」嗎?

箭頭主要指向鄉長。難怪他滿腹辛酸。如果抗爭不成,豈不是百口莫辯,背負汙名洗不清?

不少農民也頻頻拭淚。其實每個積極參與的農民,多多少少也會受到一些奚落。畢竟有些鄉親還不能理解,人除了謀求私利,也可以、也願意為社會公義、為下一代的未來,無私付出與奉獻。

還有多位農民受到利益集團的恐嚇、辱罵,不敢聲張。

大家的心情都十分複雜,無法高興。不只是一年多來的辛苦與委屈,而且這樣的結果,不從水源頭、而從中段取水,總算護住上游溪州段,隨時可以察覺、監控水流量,避免黑箱作業,對溪州農民而言,固然欣慰,但對中下游農民仍然不公道。

中下游農田原本就較吃虧,缺水灌溉區域愈下游愈大片愈嚴重,如果通往二林科學園區的暗管,從中段取水後,必將雪上加霜。

溪州農民不無缺憾,絲毫沒有什麼勝利的感覺。不過,保住原有的生活,回歸安心耕作、平靜過日,還是滿懷感恩。只因這樣的成果,是得力於許許多多人士的協助。

有善心的捐款。

有媒體記者的追蹤報導、持續傳播農民心聲。

有律師義務申訴。

有藝文界朋友以詩、以文、以歌、以論述,或到抗爭現場,情意相挺。

有立委出面質詢,據理力爭。

有環團人士、農陣青年、學子、社會各界人士到場關心、聲援。

乃至行政部門、學術界、文化界,也有多位有心人暗中相助、協調,盡可能向「上層」反應。

這許許多多恩情,難以回報呀!

每一項不當政策,往往要付出很大社會成本。非但平白耗損多麼可貴的人力,而且蹧蹋了自然環境、浪費了多麼龐大的國家資源,更是令人痛心惋歎。

數十年來台灣各地,在工業工程壓迫下,巧無聲息死滅、消失的美麗水圳,不知凡幾。多少所謂的「開發案」,是挾持經濟之名,遂行貪婪的私利。由專家、學者、官員所組成的審查委員、環評委員,理應謹慎、嚴格把關,千萬不可作賤自己的學術道德、背離天地良知,才能無愧於面對歷史、面對子孫。

財富是虛浮的,良心是踏實的;權位是一時的,天理是永遠的。

請容許我講一句語重心長的話:人在公門好修行、好做功德!人在公門也容易作孽、敗德呀。一時的權位可以做不少功德,福蔭子孫;也可以造不少孽,禍延下一代。●

註1:篇名借用溪州子弟作家蔡逸君的句子,謹此致謝。

註2:護水過程,勞動太多人,十分不安。謹向所有具名或不具名相助的各界人士、友人,致由衷謝忱。這份情義,永遠放在心底。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