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美國最棒 小說出爐? 好書排名 不必盡信

2006/05/25 06:00

綜合編譯◎羅珊珊

排名的迷思似乎無所不在,《紐約時報》日前公布了一份名為「過去二十五年最棒的美國小說」名單,其中雖然不乏德高望重的作家與作品,然而名單的公正與公信力仍然引發了文壇不少爭議。獲選為「二十五年來最棒的美國小說」的是美國黑人女作家童妮.摩里森(Toni Morrison)的作品《寵兒》(Beloved),其他並列第二名的小說分別是唐.迪利羅(DonDeLillo)的《地下世界》(Under world)、戈馬克.麥卡錫(Cormac McCarthy)的《血腥最高點》(Blood Meridian)、厄普戴克(JohnUpdike)的《Rabbit Angstrorm:TheFour Novels》,以及菲力普.羅斯(Philip Roth)的《美國牧歌》(American Pastoral)。除了前五名之外,另外則列出了一串得票數也不低的名單,其中菲力普.羅斯最為風光,共有六部作品上榜,除了《美國牧歌》之外,其他包括《反面人生》(The Counterlife)、《反美陰謀》(The Plot Against America)、《安息日劇院》(Sabbath's Theater)、《高利貸操手》(Operation Shylock),也都獲得評審們不少票數。

其實這只是一份由美國《書評》雜誌(Book Review)的編輯山姆.塔南霍斯(Sam Tanenhaus)發出的問卷調查,他在年初時向一百多位知名作家、評論家、編輯寄出信函,要求他們寫出心目中所認可的「二十五年來最棒的美國小說」。不過除了第一名之外,另外的前五名或者是名單上的其他作品,都完全沒有再列出排名順序或得票數;而每人只投一票的作法,也引起不少疑慮。除了文學網站上的討論聲浪之外,評論家A.O.史考特(A.O.Scott)特別寫了一篇長文批判,同樣發表在紐約時報上。史考特表示要選出所謂「最棒的美國小說」的確不容易,首先他質問了這個頭銜的三個要素:在經濟走向全球化的今日,「美國」該如何定義?在傳記可以虛擬、綜藝節目可以虛擬實境的時代中,「小說」(fiction)又該怎麼定義?另外所謂的「最好」又該從什麼角度來看待?他藉著這些提問,從根本質疑了這份名單產生的輕率性,同時也試著訪問一些參與投票的文壇人士,然而許多人婉拒回答,有些人則是激動地提出雄辯。

史考特還在文中指出,現代人太急於製造排名,殊不知這樣可能會過度神化了某些作品,並且無形中傳遞出負面的訊息給讀者,彷彿暗示沒上榜的書就不值一看。

他認為不論頒出任何形式的文學桂冠,都應該提出裁定的理由以及具說服性的意見和主張,不怕吹毛求疵,只怕不夠縝密,而這也是身為文學評論者不該放棄的特權。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