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洛杉磯傳真】 放下的美好

2014/01/01 06:00

◎王丹

2013年12月30日,是香港歌手梅艷芳去世10週年的日子。十年前,在她的告別演唱會上,最後一曲,她唱的是〈夕陽之歌〉。唱之前,她目含淚光,講了一番話。她說,她真的很想有穿婚紗的一天,但是她知道已經不可能了。她說:「人生便是這樣。有些時候你預料的東西,你以為擁有的東西,偏偏沒有擁有。」講完後,她向大家揮手,大聲地道別。這場演唱會後沒有多久,梅艷芳就真的用生命的結束,向我們做了最令人心碎的告別。

「人生便是這樣。有些時候你預料的東西,你以為擁有的東西,偏偏沒有擁有。」這,就是梅艷芳對於人生,最後的喟歎。如果你去YouTube上看梅艷芳最後向大家告別的一幕,你就會知道,她,已經想開了;她,已經放下了。所以她才能面對世界,把所有的感悟大聲說出來,然後,跟我們永別。那樣的瀟灑,就是所謂的境界。這是她最後教給我們的東西:放下。

放下,是很難的事情。如果你從來沒有機會得到,那就不會因為放下而痛苦,然而,一旦得到,甚或是曾經以為能夠得到,放下,就變成了人生中最艱難的選擇。它的艱難在於:放下,需要更刻骨銘心的愛。通常,我們擁有是因為愛,因為愛,我們才去追求。但是當愛成為負擔,當擁有已經慢慢淡化成煙霧,當執著最後壓垮了曾經有過的溫暖的時候,放下就成為一種逆向的選擇,這種選擇更需要勇氣。而勇氣的背後,如果不是愛在支撐,就不可能持久。世界上有很多這樣的愛,例如家屬簽字,讓被病痛折磨的親人減少一點痛苦地離開;挽救生命是愛,但是放棄生命就成為了更大的愛。

放下,需要更美的背影。梅艷芳就曾經給過我們這樣的背影。面對人生的缺憾,梅姑的內心是酸楚的,但是她沒有把內心的酸楚變為一臉的哀怨。在告別的時刻,她選擇勇敢地把缺憾說出來,說出來就成為一個清晰的存在,一個可以與她愛的人分享的現實。這樣的勇氣,本身已經是綻放的梅花一樣美麗。然後,她用歌聲面對缺憾,不閃避,不自欺欺人,也不為此放棄其他的東西。她選擇與她的歌迷們分享自己的放下,終場時華麗轉身,真正地放下。如果我們嘴裡說放下,但是糾結,掙扎,怨恨,消沉;這樣,就不是真正的放下。

放下,也需要更大的內心。曾經擁有的東西雖然放下,但是並不會消失,我們只不過是在自己的內心深處另闢一個安靜的空間,把它安置在那裡,永久保存。所謂放下,並不是拋棄,而是不再提起。如果我們的占有的欲望就是生命的全部,看不到更大的世界,一旦放棄,就是生命的崩塌。我們必須找到其它的空間:歌聲,閱讀,行走,或者是新的方向。我們應當讓放下成為一個起點,而不是終點。這就需要我們把自己的內心放大,看到更遠的風景,看到更多的事物,看到時間的長度。

如果,我們能以更深的愛,更美的背影,更大的內心去放下。放下,就是一種美好。●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