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母親一生的腳步手路

2006/06/14 06:00

編輯室報告

作家李潼多才多藝,生前能寫歌詞、小說,更留下許多珍貴的少兒文學,今日本刊刊出其未發表過的散文遺作,書寫母親生平翔實蘊意,短文亦雋永有味,供讀者追憶李潼文采。


◎李潼

積極樂觀的勞動一生

我的母親李月梅是一位在工作中找尋樂趣、在勞動中增添成就、在忙碌中建立生活秩序的舊社會新時代女性。

她所養育的三男三女,從小到成家立業,都能在不同的生活和工作中享受到相同樂趣、秩序,並積累一定的成就,我的母親敬業的勞動態度和高昂的工作精神,對我們肯定有著長遠影響。她「吃苦當做吃補」的生活風格,也足以是歷經戰火、天災和改朝換代動盪的台灣兒女,一種堅強又樂觀的典範。

意志堅強的經典畫面

母親出生於日本大正十四年( 民國十四年),她的少女時期已爆發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殖民地的台灣,在社會、經濟、治安和所有作息也受波及。她身為一群弟妹的大姊,當然也分擔了最粗重的工作。

母親曾在戰爭時期擔任消防演習比賽的台灣少女代表隊主將,在熊熊火場險勝實力堅強的日本代表隊,展現她的手勁、腳力、勇氣和其中的堅強意志。

1945年夏天,美國戰鬥機轟炸台灣。

我的母親背著發高燒的大兒子東甫橫渡馬太鞍溪,她高舉右手,指著前來掃射的美國戰鬥機開罵,居然把那清晰可見的金髮碧眼飛行員給罵得停止掃射,放了他們母子一條生路。

我的母親當年高舉右手,對天開罵的形象,勝過自由女神,也成為我們兒女心中一幅經典畫面。

厚實之手可剛可柔

母親有一雙厚實強力如鐵匠的手,這雙手讓她在七十八年歲月中為自己更為兒女披荊斬棘,手手都實在;我母親的這雙手,居然也是繡花的能手、書寫毛筆字的好手,是穿針引線的妙手。

她這雙手,在廚房裡簡直是職業廚師的巧手,她僅憑小露兩手的黑麻油魚乾炒紅辣椒和長糯米五花鮮肉粽,便在口福不淺的親友間自成口碑,享譽至少一甲子六十年。

母親是體罰教育的擁護者,她對兒女的言行舉止教育,皆採高標準要求。她不太明白兒女在校所學那些科目的具體內容,但她始終相信,不管學什麼,能將文字或數字一筆一畫寫好,是最根本訓練,最基礎的能力表現,也是求學的最起碼誠意。她自己拜師寫得一手工整好字,也要兒女同步並進。她的小兒子南海甚至受過以鉛筆夾手指的威嚇處罰,但也罰出了南海一出手便是俊秀挺拔好字的終身功夫。

腿疾無礙的矯健行走

母親一生都被腿疾攪擾,若沒有腿疾引發的種種病痛,以她積極樂觀、活潑外向的個性,她在中晚年以後,肯定不只去過中國、日本、美國及東南亞各地。以她愛乾淨、愛美的性情,至少年年也會買上幾雙漂亮好鞋,大步走去亮相,讓自己和旁人都開心。

她是位愛美的台灣兒女,不管社會景氣和家庭經濟如何上下起伏,她在五十年前,便一一為兒女們親手裁縫了光鮮亮麗冬季出客服或過年新衣,讓裁縫師倍感壓力。

雖然腿疾行走不便,但她卻未受阻礙,一生依然走她該走的路,去探訪她想念的親友,大步去和不公不義的舊仇新恨理論,甚至半跑半走去為人排難解紛,兩肋插刀。

母親的腿疾經過兩度開刀,不見療效,竟留下更多形狀不美的刀疤。曾經在一部公車上,一位眼神太定直的婦人盯著我母親的右腳欣賞,我母親索性將腿伸直,讓那婦人看個過癮,外加一句:「妳若欣賞這樣的腳,吶,換給妳!」我母親率直又風趣的個性,常有令人驚駭的聽聞,其實也不乏有令人稱快的佳作。

無憾無悔的人生

我的母親常向親戚朋友提起,她的幾名兒女都是「撿到的」。不知者常感到納悶而選不定何種表情應對,真以為我們這些兒女是她認養、領養或半路撿來的,以為聽見一則大祕密。有識者卻明白,那是我母親特有的幽默,是對她一手帶大的兒女一分自豪、一分滿意、一分驕傲的寬慰說法。

我的母親在世七十八年,遠比她自我估計的陽壽多了三十歲月,也多出了喜怒哀樂,愛恨情仇都不缺的精采三十寒暑。這樣的人生加減乘除之後,我們都相信,母親總的一生,可說自我感覺良好。就像她最晚年的一段時日,在最完善的居家照顧和充足營養之中,選在五一勞動日的清晨告別這世界,她沒有太多遺憾。願我母親這次的遠行,仍保持她勇健的腳步和風格細膩又有力的手路,一路擁有風格獨具的手腳風景。


疊疊樂

◎李潼

老中青三代文藝人,結伴出遊,夜宿偏郊旅店。主辦人怕賓客無聊發悶,晚飯後在交誼廳讓大夥兒聯誼同樂。

老少咸宜的節目難安排。風行一時的音樂帶伴唱,那種藉回音和樂團掩護的業餘獻唱,也有些退時。主辦人索性找來疊砌方正高樓的積木,叫做疊疊樂,說是益智,刺激又好玩。

四人一組,八組五彩塑膠的長條積木,分占各桌,玩將起來。主辦人認為通俗玩具,沒人不懂遊戲規則,省得說明。

中老年的兩組,興致也昂揚。五彩塑膠積木攤開一桌,四人各據一方,將長條積木五條並排一層,層層往上堆疊。

這疊疊樂最大的樂趣,顧名思義該是積木對切線和垂直線的準頭上。於是,兩組中老年文友,不時有人後退、半蹲、瞄準,有人甚至端椅子墊腳,調整積木堆疊的垂直線,以便穩固高升。

他們的古典派演出,簡直把其他六組青年才俊組笑爆了!「叔叔阿姨,你們怎發明這種遊戲?」青年組的積木是完整的高塔從盒裡倒抽出來,聳立桌中央:「正確的玩法是:每人輪流抽取積木,抽什麼部位都可以,只要讓下一位一抽,就崩倒,他就贏了。」「那不是害人嘛,怎叫疊疊樂?」「這樣才好玩。你們這樣一直疊,還瞄半天,不累哦?」中老年兩組古典疊疊樂,堅持分工合作。他們又蹲又瞄,寶氣十足,竟成了同樂會最佳笑點。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