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文字.影像.啟示錄

2006/06/15 06:00

英文學映象 ◎木麻黃

英國《衛報》票選「最佳五十部小說改編電影」

同為說故事的藝術,電影向來喜歡從小說中提領靈感或商機;無數經典作品當然是改編劇本的寶庫,而當代暢銷小說或話題之作,更是片商最愛,但文字與影像畢竟是南轅北轍的兩種敘事語言,編劇如何在壓縮後留住原著質地?導演如何利用影像再度「說服」觀眾/讀者一次?講白一點──電影將文學移形換位一場後,到底是成功或失敗?

文學改編電影前十名出列

近來,英國《衛報》便做了一項「最佳五十小說改編電影」大調查,先由《衛報》組織的評審團經過火力全開的論辯後,從歐美影史無數小說改編的電影作品中,擬出一份短名單,再將這份列有五十部電影的短名單,交由讀者票選名次。

結果終於在六月初底定,首選為美國作家哈波.李作品改編而成的《梅崗城故事》(To Kill a Mockingbird)。這本講述美國南方小鎮風土人事的長篇小說,是哈波.李的處女作,也是她一生唯一一部作品,出版後旋即獲得普立茲獎,而改編而成的電影亦獲得奧斯卡最佳編劇等多項肯定,在文學史與影史中無疑都是經典大作。

第二名《飛越杜鵑窩》,原著為美國小說家肯.凱希(Ken Kesey)的同名小說,囊括當屆奧斯卡八座獎項,凱希本人對電影的改編卻頗有不滿。由科幻大師菲利浦.迪克(Phillip K. Dick)的作品《Do Androids Dream of Electric Sheep?》改編而成的《銀翼殺手》則拿下第三名。

前十名裡,由法蘭西斯.柯波拉執導的就占了兩部:分別為第四名的《教父》與第七名的《現代啟示錄》(改編自康拉德《黑暗之心》)。

《教父》有目共睹的巨大成功,或可歸功於柯波拉與原著普佐的密切合作,柯波拉甚至罕見地將《教父》全名定為「馬里歐.普佐之教父」(Mario Puzo's Godfather),藉此向原著小說致意。第五名《長日將盡》為日裔英籍小說家石黑一雄的同名作品,第六名為英國小說家拜瑞.漢司(Barry Hines)的《凱斯》(Kes)。

第八名為從史蒂芬.金《四季奇譚》中選摘改編的《刺激一九九五》;美國推理大師艾羅依(James Ellroy)的《鐵面特警隊》(L.A.Confidential),原著本身是絕佳的推理小說,電影更完美重現了五○年代的美國時代氣氛,獲第九名;而去年橫掃國際影壇,由李安執導,安妮.普露原著改編的《斷背山》則獲第十名。

(第十一至第五十名之詳細排序,可參考《衛報》網站專文:arts.guardian.co.uk/features/story/0,,1788064,00.html)

心頭好與遺珠憾大對抗

排序結果或者難以讓各有心頭好的讀者/觀眾個個滿意,但這份短名單引起的爭論更大。在《衛報》部落格上,不斷有讀者提出質疑:需要湊這種十大百大的熱鬧嗎?票選原則到底是「改編得好」或「以文學作品改編而成中,最好的電影」?短名單中不乏大師名作,但令人有憾的遺珠更多。而《大白鯊》、《萬惡城市》、《巧克力冒險工廠》等從通俗或兒童文學改編而來的電影,又是在何種標準下從眾多同類作品間殺出重圍?最常被提起的,則是為何完全沒有非英語系的電影入選?是英國人的「文化沙文主義」作祟嗎?但同為英語系電影,某些原著與電影均有一定口碑與名氣的作品,也連入場券都拿不到。例如《魔戒》、《哈利波特》、《亂世佳人》、《時時刻刻》等。

誰來決定這啟示?

《衛報》並未詳陳這份名單的評審原則,唯一能確定的是,小說改編電影,永遠會是影評、觀眾、讀者眾聲喧譁的話題。接下來一年裡,預期還有幾部矚目的改編作品即將面世,如徐四金《香水》、彼得.梅爾《戀戀酒鄉》,胡賽尼去年一炮而紅的《追風箏的孩子》,則正在改拍作業中,文字與影音長路無盡的愛怨競合,大約也是二十世紀的「現代啟示錄」之一吧!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