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洛杉磯傳真】 做一個人

2015/01/14 06:00

◎王丹

上一週我在課上,給學生們介紹了1990年代以後中國的社會發展,尤其是公民社會發展的狀況,其中,我特別提到了韓寒。

關於韓寒,現在討論的熱潮已經過去。這跟他1992年年底發表的「韓三篇」(《論民主》、《論自由》、《論革命》)引起外界較多批評和質疑有關。自那以後,韓寒現象就逐漸降溫,以至於現在提到他都有些突兀。但是我認為,把韓寒放在歷史的框架中看待,他的代表性仍舊是具有歷史意義的,因為他代表了中國年輕的一代(80後)新的思想特點,這樣的思想特點當然會影響到未來中國的發展。

那麼,韓寒身上比較具有代表性的特質,或者說,可以做為中國80後那一代人的思想特質的地方是什麼呢?我認為,就是回歸到人。關於這一點,著名詩人北島有一句詩,用文學的語言揭示出問題的根本:「在沒有英雄的年代裡,我只想做一個人。」

這句話雖然簡單,但是做起來其實並不容易。我們生活在社會中,社會化的一個後果,就是我們被「規訓」為各種身分標籤的人。舉凡責任、道德要求、職業規範、文明習俗、他人的評價、職稱、財富,甚至子女等等,都成了羈絆一個人的標準。我們慢慢地放棄了做為個人的自我,被社會拉扯到無法說清的各種關係中,或者苦惱,或者享受,但是總之,我們很難做自己。

而韓寒當初吸引人的地方之一,就是做一個人。不為他人的眼光和評價而活,尋找自己真正有興趣的事情去做,敢於挑戰禁忌。同時,韓寒的成功,其實也不外乎就是他「只想做一個人」,這也從另一個角度折射出,在一個正常的社會裡,「做一個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正如知名評論家許知遠所說:「韓寒掀起的迷狂,襯托出這個崛起大國的內在蒼白,可悲,淺薄──一個聰明的青年人,說出了一些真話,他就讓這個社會的神經震顫不已。與其說這是韓寒的勝利,不如說是庸眾的勝利,或是整個民族的失敗。」

美國UCLA歷史學和政治學教授安東尼.帕戈登所著《啟蒙運動:為何它仍然重要》中說,啟蒙內部存在明顯的區別,但啟蒙運動都認為人是理性,仁慈的,並相信進步和人類的自我提高能力。它堅持認為所有人都有權決定自己的目標。它被認為是現代自由主義、寬容、世俗政治、普遍主義的來源。 但帕戈登認為啟蒙最大的成就是修復了人與人之間的紐帶。它最突出的特徵不是用理性來審查歷史、自然、神學和政治權威,而是認識到了共同的人性──我們能夠把自己放在他人的位置上思考,從而同情他們。帕戈登認為,這是世界主義的根源:啟蒙運動的核心信念是共同的人性,以及意識到我們屬於更廣大的世界而不只是自己的團隊。

這段話告訴我們,當我們被各種價值觀、道德感、正義性、制度以及政策的辯論攪得頭昏腦脹的時候,其實我們都忘記了我們這個社會能夠協調前進最重要的東西,那就是「人」。我們應當讓我們的思考,更多地回歸到一個簡單的地方,那就是:做一個人。●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